《红楼梦》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身处世俗之中的贵族小姐公子哥儿许多都看破红尘,以遁入空门为最后归宿,如惜春、宝玉、柳湘莲,而空门之人却又向往尘世的幸福,比如妙玉和智能。
如果说妙玉“云空未必空”的假清高惹人讨厌,比如红楼中最贤良的李纨在卢雪庵那回就直接说“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那么智能对感情之大胆和坚决则让人赞叹,她没有妙玉“槛外人”那些弯弯绕,她直称尼庵生活为“牢坑”,最后终于冲出惮关,走向尘世。
智能是大观园这个女儿王国之外的人物,只因贾府中贾母、王夫人等闲来无事的贵妇面子上都是尊佛好道的,因此包括智能所在的水月庵在内的许多寺院都与贾府关系密切。智能自幼便在贾府走动,无人不识,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的少女情感需求使她开始厌倦一袭袈裟、佛灯常伴的僧侣生活,她爱上了同样经常出入贾府的秦钟。
在曹雪芹的原著前八十回中,并不曾具体交代智能的结局,只说最后不知去向,但是整个人物经历、性格都以定型,可以说,这是一个已经完成了的人物。对于智能,曹雪芹笔墨不多,地位不如妙玉那般能排到十二正钗中的第六,但是笔触之中饱含同情。
智能最初是怎么出家的作者没有作交代,但是从她直接把佛门净地称为“牢坑”,可知并她不是因为看破红尘而皈依三宝,参考芳官、藕官出家的经历,最大可能性就是因为某种原因被逼无奈,走投无路。而智能在水月庵的实际地位,相当于使唤丫头,她的师傅净虚更是个讨厌的家伙,教唆凤姐贪赃枉法、图财害命的就是她。智能对佛门并没有贵族少女如惜春那样的倾慕,她早看透了这里不过是个肮脏的牢笼。
进人佛门,也就意味着从此在宗教戒律的禁锢中埋葬了青春和幸福,剥夺了人间少女享受一切正常生活的权利,更何况这个佛门并不干净清静。智能对佛门是一座牢笼的感受是具体的,她的反抗也是大胆的,让清规戒律去死吧,让地狱罪过去死吧,她不顾一切的爱上了秦钟。
智能的爱并非一般观念中的小尼姑思凡出奔那样暧昧而轻佻,她的爱是严肃认真的。她对秦钟说:“你要怎样,除非等我出了这牢坑,离了这些人,才依你。”她所要求的,是出了尼庵这个“牢坑”,过一种俗家女儿的正常生活。
她的爱也像俗家女儿一样的痴心和执着,当秦钟病重时,终于冲出禅关,"找至秦钟家下,看视秦钟。”智能的这种行动,别说是作为佛门弟子尼姑,多一副宗教枷锁,就是俗家的闺中少女,也是为礼教所不容,她的勇气是翻遍红楼梦几百个人物也没几个能比的。
关于智能的结局,作者写到她到秦家探视秦钟,被秦钟之父秦业发觉“逐出”,即戛然而止。“逐出”之后又将如何?再回到那个“牢坑”中去,恐怕不大可能了,"出家容易归家难”,而且既已经下决心触犯戒律,离井了这个“牢坑”,又岂有重新跳回去的理?还俗吗?秦钟已经死了,即使不死,他们的结合也像是痴人说梦。
在那个社会的伦理道德里,贾赦之流,把一个一个少女“买”来做小老婆名正言顺不以为怪,而秦钟智能儿这种年少男女的可怜巴巴的相爱,却被视为伤风败俗,罪在难赦,真是让人感叹所谓道德伦理,不过恶棍们进行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也有些糟老头子红学家会认为,智能冲破清规戒律不好好当她的尼姑是不安分的,不仅不值得肯定,反而应该受到斥责。在封建社会,智能的这种行为确实犯下不小的罪名,如果提到衙门里也要吃一场好大的官司,但如果这些罪名在今天的文艺研究中依然还成立的话,那么我真是要质疑几百年过去了,社会的观念到底进步在哪里? come on,都已经二十一世纪了,这套说辞真该随着祖奶奶的裹脚布进棺材了。
智能的结局究竟如何,曹雪芹终究没有写出来,人海茫茫,她将如何地颠簸沉沦,我亦不愿多想,惟愿上天真能厚待勇敢而多情的人,免她惊,免她苦,免她四下流离,免她无枝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