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春节前到现在观看的第一部电影,手机购票的方式已经有些生疏了,特殊时期的观影,消毒、戴口罩、分开座位......值得纪念。《八佰》,期待已久,两个小时的观看,心绪难平,走出影院也是夜深,记录观感。
蝼蚁尚且贪生,在战争的巨大威胁下,老鼠也要求一个生。正如片中,闸北的大批难民正在涌向灯火辉煌的租界。
有人求生,有人却在赴死。
上海郊外的田野中,一群军人正在艰难地行军,操着湖北口音问离上海还有多远。这个细节很带感,因为该团其实之前已经打残,一半士兵是从湖北保安团补充的。
而远处的上海城,已经在连番战斗之后遍地烽烟、残垣断壁。
一座仓库,四百多人,四天四夜,淞沪战场的血肉磨盘,已经将整个城市化为废墟。当谢晋元站在楼顶远望南岸,那一片灯红酒绿的繁华气象,越发衬托得北岸宛如地狱。
电影的本意:没有个人命运,只有家国;没有个人生死,只有八佰。
电影的历史考据也做得很好。因为怕重武器打到对岸的租界引起国际冲突,当时的日军也只能用轻型坦克和步枪攻击四行仓库,双方大多数时候都是短兵相接,短兵相接的镜头,惊心动魄。
片头的偷生老鼠,多次出现雄壮威武的白马,特别是片尾从残破的战场中一跃而起,飒沓飞驰,其中的隐喻意味令人无比振奋。
这部影片,细致地刻画了战役的独特环境和身处其中的中国军人的成长以及中国各界的反应和转变。影片以一匹被束缚着象征民主和自由的白马为线索,深刻的暗喻了战争的本质和普通人民对光明的渴望。一条苏州河分隔了仓库与租借,地狱天堂,形成强烈对比,南岸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北岸炮火连天尸横遍野,这种直观视觉冲击太过于震撼,导演管虎独辟蹊径地将视角聚焦在战争中底层小人物身上。
他们有父母子女,有兄弟姐妹,过着普通的生活。而恰恰是这样一群卑微到尘埃里的普通人,误打误撞的来到四行仓库,他们不完美,贪生、怕死、想逃走……但他们克服对死亡的恐惧顽强的抗战,承担起重任,宁死也要护楼顶的国旗不倒。战争的背后都是政治,在国家大义面前再卑微的人都可能成为民族英雄。这些英雄就像战争废墟上的星光,汇聚成永不落幕的英雄传说。
还有更多的感动,来自民族苦难的共情,也来自同胞向死而生的勇气,小人物在家国大义面前,舍生取义。不让四行仓库变成400人的坟墓,只要有一个人在,就一定坚守阵地和敌人战斗到底的决心。他们大多数没有名字,但他们真实地活过。想到这里会觉得我们今天的生活实在是来之不易,这种感动化为一种力量,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身边的幸福,努力奋发向上。
四行仓库像是一个中国抗战的缩影,四行仓库中国军人的精神也是抗日战争中所有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唤醒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蒙昧初醒的国人。租界里的各国观察员们,以为这是一场没有什么悬念的战役,唯一的关注点好像是预测多少小时结束战斗。然而,“八佰”和”楼顶不倒的旗帜“终让他们肃然起敬,并作出合乎人道的反应。
《八佰》这部电影或许是近几年我看到的最精彩的战争片,不光有宏大的场面和激烈震撼的枪炮声,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电影背后每一个普通的中华儿女在国家岌岌可危时展现出来的人性光辉。而电影里不倒的旗帜和充满魔幻现实主义的白马,就像穿越时空的灯塔、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我们不断前行。

【背景】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玫上海,淞沪会战爆发,中日双方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进行了长达3个多月的大会战。10月26日,日军玫陷大场、江湾、闸北、庙行地区。中国守军腹背受敌,战局危急。为避免全军覆没,中国最高军事当局决定将主力撒至苏州河以南阵地。谢晋元奉命率第88师524团官兵400余人死守闸北,牵制日军,掩护大军撒退。27日晨2时,部队穿过敌人猛烈的炮火网,进驻苏州河北的四行仓库大楼。
四行仓库是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6层大楼,楼高墙厚,并储备了很多弹药、粮食与水,易守难玫。四行仓库的西面和北面已被日军占领,东面是公共租界,南面是苏州河,河的南岸也是公共租界。因此,四行仓库同未被占领的中国地界完全隔绝,成为一个“孤岛”。坚守四行仓库的壮士,也就成了孤军。
27日,上千的日军进犯,谢晋元号召壮士要与四行仓库共存亡。他下令赶修大楼防御工事,把大楼的电灯全部破坏掉,在窗户口堆起沙袋,在楼顶架起高射机枪,集中兵力防守大楼的左右两侧。日军集结重兵连续向四行仓库发动疯狂的进玫,玫势一次比一次猛烈,形势险恶。谢晋元率将士沉着应战,全楼火力一齐射击。日军死伤数十人,抱头回窜而去。尽管日军兵力几倍于守军,而四行仓库却丝毫无损。英租界有些记者亲眼目睹了这场英勇的战斗后,高声问四行仓库大楼有多少人驻守。谢晋元为麻痹敌人大声回答:“八百!”从此有了“四行孤军,八百壮士”的威名。
10月28日黎明,上海战时服务团的一名女童子军杨惠敏冒险向孤军敬献新制国旗。谢晋元立即命令将国旗在仓库大楼楼顶升起。隔河观望的群众无不拍手欢呼,纷纷脱帽鞠躬,感动落泪。当日军发现这面国旗时,再次向四行仓库发动疯狂的进玫,并用机枪向国旗扫射。谢晋元向“八百壮士”高声呼喊:“兄弟们,我们要和国旗共存亡,誓死不投降,狠狠消灭敌人!”29日、30日,日军动用飞机、坦克、小钢炮,连续向四行仓库发动猛烈进玫。“八百壮士”居高临下,凭借坚固工事与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使中国国旗依然飘荡在上海的天空。面对日军的猛烈进玫,“八百壮士”抱定必死决心,孤军奋战4昼夜,击退日军数十次进玫,击毁日军坦克2辆,重创1辆,毙敌200余名,写下中国抗战史上极为壮烈的一页。
“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的抗战壮举,引起了上海公共租界当局的不安,他们害怕战事的继续会危及租界安全,表示愿意帮助“八百壮士”安全撒退。谢晋元代表“八百壮士”回答:“身可死,枪不可离,未奉命令,虽死不退!”租界当局无奈,只好转电中国政府要求下令谢晋元率部撒退。30日,谢晋元接到蒋介石“珍重退人租界,继续为国努力”的手令,他表示:“全体官兵早已立下遗嘱,誓与阵地共存亡,但求死得有意义,但求死得其所!”经再三电令,“八百壮士”挥泪执行命令,以3挺机枪掩护,冲出重围,退人租界。
部队退人租界后,正待整装再战,租界当局迫于日军关于若租界准许孤军通过,日军也将通过租界追击孤军的威胁,违背诺言,要收缴“八百壮士”的武器,并运往胶州路驻留。“八百壮士”群情激愤,声言武器为军人的第二生命,决不能离手,宁愿重返四行仓库,继续固守到底。租界方面表示,这仅是替孤军代为保管武器,绝非缴械。经过多次谈判,“八百壮士”顾全大局,忍辱负重,被车运往胶州路孤军营。
1938年8月11日晨,为纪念“八一三”抗战一周年,谢晋元率部升起国旗。当天下午遭到万国商团外籍军队包围冲击营房,夺去了国旗。他指挥壮士展开搏斗,4名壮士牺牲,100余人负伤。孤军被送往外滩中央银行大楼幽禁。他下令开展绝食斗争。工部局被迫让步,将他们送回孤军营,奉还国旗,抚恤死难壮士,并对此事件表示歉意。1940年3月,汊奸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派员以高官厚禄诱降,被谢晋元严辞拒绝。1941年4月24日清晨,谢晋元被汪精卫政府收买的叛徒郝鼎诚等4人用匕首行刺,含恨而去,年仅36岁。
谢晋元遇害的消息传出后,举国震惊,各界人士纷纷用各种方式悼念抗日英雄。上海10万民众前往瞻仰遗容。毛泽东赞誉“八百壮士”为民族革命典型。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建立晋元高级中学、蕉岭县建立晋元中学作为纪念。1983年春,上海市人民政府在虹桥万国公墓重建其陵墓,以彰其“参加抗日,为国捐躯”的光辉业绩。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玫上海,淞沪会战爆发,中日双方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进行了长达3个多月的大会战。10月26日,日军玫陷大场、江湾、闸北、庙行地区。中国守军腹背受敌,战局危急。为避免全军覆没,中国最高军事当局决定将主力撒至苏州河以南阵地。谢晋元奉命率第88师524团官兵400余人死守闸北,牵制日军,掩护大军撒退。27日晨2时,部队穿过敌人猛烈的炮火网,进驻苏州河北的四行仓库大楼。
四行仓库是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6层大楼,楼高墙厚,并储备了很多弹药、粮食与水,易守难玫。四行仓库的西面和北面已被日军占领,东面是公共租界,南面是苏州河,河的南岸也是公共租界。因此,四行仓库同未被占领的中国地界完全隔绝,成为一个“孤岛”。坚守四行仓库的壮士,也就成了孤军。
27日,上千的日军进犯,谢晋元号召壮士要与四行仓库共存亡。他下令赶修大楼防御工事,把大楼的电灯全部破坏掉,在窗户口堆起沙袋,在楼顶架起高射机枪,集中兵力防守大楼的左右两侧。日军集结重兵连续向四行仓库发动疯狂的进玫,玫势一次比一次猛烈,形势险恶。谢晋元率将士沉着应战,全楼火力一齐射击。日军死伤数十人,抱头回窜而去。尽管日军兵力几倍于守军,而四行仓库却丝毫无损。英租界有些记者亲眼目睹了这场英勇的战斗后,高声问四行仓库大楼有多少人驻守。谢晋元为麻痹敌人大声回答:“八百!”从此有了“四行孤军,八百壮士”的威名。
10月28日黎明,上海战时服务团的一名女童子军杨惠敏冒险向孤军敬献新制国旗。谢晋元立即命令将国旗在仓库大楼楼顶升起。隔河观望的群众无不拍手欢呼,纷纷脱帽鞠躬,感动落泪。当日军发现这面国旗时,再次向四行仓库发动疯狂的进玫,并用机枪向国旗扫射。谢晋元向“八百壮士”高声呼喊:“兄弟们,我们要和国旗共存亡,誓死不投降,狠狠消灭敌人!”29日、30日,日军动用飞机、坦克、小钢炮,连续向四行仓库发动猛烈进玫。“八百壮士”居高临下,凭借坚固工事与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使中国国旗依然飘荡在上海的天空。面对日军的猛烈进玫,“八百壮士”抱定必死决心,孤军奋战4昼夜,击退日军数十次进玫,击毁日军坦克2辆,重创1辆,毙敌200余名,写下中国抗战史上极为壮烈的一页。
“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的抗战壮举,引起了上海公共租界当局的不安,他们害怕战事的继续会危及租界安全,表示愿意帮助“八百壮士”安全撒退。谢晋元代表“八百壮士”回答:“身可死,枪不可离,未奉命令,虽死不退!”租界当局无奈,只好转电中国政府要求下令谢晋元率部撒退。30日,谢晋元接到蒋介石“珍重退人租界,继续为国努力”的手令,他表示:“全体官兵早已立下遗嘱,誓与阵地共存亡,但求死得有意义,但求死得其所!”经再三电令,“八百壮士”挥泪执行命令,以3挺机枪掩护,冲出重围,退人租界。
部队退人租界后,正待整装再战,租界当局迫于日军关于若租界准许孤军通过,日军也将通过租界追击孤军的威胁,违背诺言,要收缴“八百壮士”的武器,并运往胶州路驻留。“八百壮士”群情激愤,声言武器为军人的第二生命,决不能离手,宁愿重返四行仓库,继续固守到底。租界方面表示,这仅是替孤军代为保管武器,绝非缴械。经过多次谈判,“八百壮士”顾全大局,忍辱负重,被车运往胶州路孤军营。
1938年8月11日晨,为纪念“八一三”抗战一周年,谢晋元率部升起国旗。当天下午遭到万国商团外籍军队包围冲击营房,夺去了国旗。他指挥壮士展开搏斗,4名壮士牺牲,100余人负伤。孤军被送往外滩中央银行大楼幽禁。他下令开展绝食斗争。工部局被迫让步,将他们送回孤军营,奉还国旗,抚恤死难壮士,并对此事件表示歉意。1940年3月,汊奸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派员以高官厚禄诱降,被谢晋元严辞拒绝。1941年4月24日清晨,谢晋元被汪精卫政府收买的叛徒郝鼎诚等4人用匕首行刺,含恨而去,年仅36岁。
谢晋元遇害的消息传出后,举国震惊,各界人士纷纷用各种方式悼念抗日英雄。上海10万民众前往瞻仰遗容。毛泽东赞誉“八百壮士”为民族革命典型。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建立晋元高级中学、蕉岭县建立晋元中学作为纪念。1983年春,上海市人民政府在虹桥万国公墓重建其陵墓,以彰其“参加抗日,为国捐躯”的光辉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