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妈最近去看了电影《壮志凌云:独行侠》,对于没有能够去观看这部电影的同学们,猫妈这里告诉你们:不需要遗憾。
首先,剧情就是个俗套,汤姆· 克鲁斯演的上校Pete,为人不羁,所以在军队中混得不得志,一方面是出于他不按常理出牌的个人英雄主义作风,比如电影开头那种不服指挥的行动,在后面的电影中还是屡屡出现,差点丢失了好不容易老朋友插手给保住的饭碗;另一方面就是他热爱飞行,他不想升官发财远离自己心爱的飞行事业,而且通常我们说的“能者多劳”往往都是当事人的一厢情愿,就是觉得好像地球离开了他就不转了一样。
电影一开始就有被革职的危险,幸好早已升作高管的老友极力举荐,才得以担任小小教官一职。话说他的这位老友,就是当年和他一起战斗出道(也就是第一部《壮志凌云》中的同僚)“冰人”,人家现在已经是太平洋舰队的总司令,而大帅哥汤姆· 克鲁斯只是一个小小的上校。汤姆· 克鲁斯的工作是训练一群年轻的飞行精英去完成一项基本上是“不能完成的任务”。
为什么说是“不能完成的任务”呢?本来这项任务就是非常艰巨的,无论是飞行环境以及飞行要求,对于大英雄汤姆· 克鲁斯几乎是“九死一生”的,而对于那些年轻人来说肯定是“十死无生”了。但是人家小英雄们不在乎,人家就是抱着必死的心情去为国捐躯的。于是大不羁,遇到了一群小不羁。
本来你要寻死,我不管。但是巧的是小英雄们中有一个竟然是汤姆· 克鲁斯当年战友的儿子,如果大家看过第一集的话,应该知道Pete的好朋友,那个绰号叫“呆鹅”(Goose)的那个人,他在36年前早已领了饭盒。为了重温当年的情怀,电影里不仅把已经患了喉癌的曾经演“冰人”Ice的演员拉出来过了一把总司令的瘾(后来又以高级军官的待遇下葬了),还把当年去世的好友的儿子贡献了出来,所谓“子承父业”。
这个时候汤姆· 克鲁斯再也不淡定了——当年眼睁睁地看着好友死去,现在又要眼睁睁地看着好友的儿子去送死。为了顺利完成任务,汤姆· 克鲁斯不仅加强了训练的难度,还在最后亲自带队参加任务。
可能是现在观众的心理承受能力下降了,当年在电影院里看着钢铁侠死去时的一片哭声已经好久没有再次回荡起来了,电影的结局非常戏剧性,简直实在太“完美”了。
这种美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加完美大结局的电影俗套,观众们看了这一秒马上可以猜测出下一秒的情景,什么扣人心弦,什么惊心动魄,别想了。但是人家还是有自己的魅力,至少猫妈就吃这一套。
猫妈记得当年我的一位德国同事想要买《霹雳娇娃》Charlie's Angels的碟片重温时,问她是不是很好看(我当时并不怎么喜欢看电影)。她回答我:电影的情节是一坨屎(shit,是她的原文),但是演员拍得很有趣,所以她喜欢看。
猫妈当时并不理解,现在接触多了,才明白了,这就是“人保戏”,人家来看的就是你阿汤哥。你36年前的帅样子还是可以拿出来再贩卖一次情怀的。
毕竟这个可以堪称他的成名作了。当时的帅哥美女满足了你对好莱坞电影的一切幻想。
没想到36年以后,美人已经迟暮了,这帅哥竟然还不减当年。岁月当然会在他脸上添加一些痕迹,面部肌肉的下垂毕竟是难免的。但是当海滩上他和一众20多岁的小英雄们一起脱光上衣打橄榄球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不得不惊叹“演员的自律”——这一身肌肉,完全不输小伙子们。
猫妈看着这身胚,想想我们家队友日渐滚圆的肚皮,再想想我自己的体重,只能感叹“人家是吃这碗饭的”。
情怀这个东西,在好莱坞可是算是王牌了。罗素兄弟拿我们的情怀在电影院里打了一场《终局之战》(Avengers: Endgame),多少人在电影院里嚎啕大哭,猫妈我到现在看到黑寡妇跳下悬崖还会流眼泪。而去年底,沃卓斯基姐妹(之前是沃卓斯基兄弟)就带来了《黑客帝国》的再次疯狂。
猫妈在电影开始之前观看的新影片预告中赫然看到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Mission Impossible)的新片介绍。由衷地感叹,阿汤哥真的很拼。于是我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别看每次这部电影都好像最后一集,只要汤姆· 克鲁斯不死,这部电影就可以一直拍下去,一直卖钱。用一句网上之前流传过的话“他就是上去嗑个瓜子儿都有大把人去看”,嗯嗯,至少我会去看。
果然电影中汤姆· 克鲁斯已成定局的牺牲命运随着某个小英雄的不服从命令改变了;有一次就有第二次,又是成定局,又是大英雄回天乏力,又是另一个小英雄跳出来不服从命令了。这些老老小小的,把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给演绎到了极致!
而我们观众吃的就是这一套!
以前是帅哥+个人英雄主义,
现在是老帅哥+个人英雄主义+电影特技,
电影已经走向末路了,这个我是非常清楚的,大批电影的工作人员转行投向了游戏行业。那是指技术人员,但是荧幕上的那几张脸,你总不能让他去转行去大厂吧?
人家卖技术,他们卖情怀。
汤姆· 克鲁斯最初出道的时候我不怎么喜欢,我是不喜欢那种奶油小生的,所以当我爸爸亲亲热热地喊着“阿汤哥”的时候,我们家墙上的电影海报贴的是施瓦辛格。
后来他改了,我是说阿汤哥改了。
从2000年初开始,大帅哥开始在科幻或动作电影中演出,确立自己第一动作巨星的地位。说到动作巨星,肯定第一非我们家的施瓦辛格莫属,这个“魔鬼终结者”系列啊,《突击队员》啊,《真实的谎言》,我们家那个时候录像带都一堆啊。但是到了2000年的时候,这位老兄从政去了,留下了动作电影的空白和观众(我)的遗憾。
除了施大爷,还有史泰龙,他的《第一滴血》系列,《洛基》系列,也是名扬天下的。但是史泰龙有个问题:他长得不好看(虽然人家现在是国民岳父),不得不承认他出演的角色都是社会底层小人物的代表,不是“穷不拉几”,就是“龌龊巴拉”脏兮兮,还有就是挨打的时候“血淋答滴”。他的英雄形象属于比较“苦大仇深”的那种。
于是汤姆· 克鲁斯来了。
阿汤哥走的路线呢还和007的不太一样。詹姆斯·邦德还是属于硬汉形象,最主要是演第一代邦德的辛·康奈利,实在是太有味道了!以至于后来的皮尔斯·布鲁斯南,虽然长得好看,但是一样要凸显雄风。
汤姆· 克鲁斯有所不同,人家是科技范儿。当年《少数派报告》中的那种树立空间,手指随便舞动就可以控制的电脑屏幕,绝对是一种风范。虽然现在我们的电脑屏幕也可以拉来啦去了,但是我的脑海中还是时常回忆起阿汤哥的那种娴熟潇洒的动作。怪不得人家说科幻电影是现在科技的前瞻和推动呢。
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的,偏偏要打打杀杀凭真功夫。是不是阿汤哥早就顿悟“以色侍君,岂能长久”的道理?
汤姆· 克鲁斯明白他的奶油小生路线终有尽头,所以在还比较年轻帅气的时候就改换了形象,这个是他的成功所在。就好像古天乐,你还记得他当初是小白脸吗?但是阿汤哥有个问题,就是:他拍的所有这类的角色都差不多。
说实话,我并不能说出Pete Mitchell《壮志凌云》和John Anderton《少数派报告》,甚至Jack Reacher《侠探杰克》的区别,我只能统一喊汤姆· 克鲁斯。但是我会称斯内普教授(Professor Snape)和布兰登上校(Colonel Brandon —— 《理智与情感》中Alan Rickman扮演的绅士角色。)同理,在后一部电影中我也会喊说爱德华是个过于温柔差不多软弱的男人而不会说那是休·格兰特。而“蓝眼睛米奇”的休·格兰特在他年纪大了之后演的《帕丁顿熊2》中的魔术师,和前两年大火的HBO电视剧《无所作为》(The Undoing)中的杀人凶手,演技真的是让人拍案叫绝。
我不是说阿汤哥演技不好,但他的那些电影确实属于“伪人保戏”,因为观众一看名字就知道是他,就是冲着他来的,也就是冲着他的脸来的,无论他在电影里扮谁,扮来扮去都是在扮他自己。
于是我想起网上评论国内的两位著名演员陈宝国和另一位陈姓的演员,问他们谁的演技更好。大多数的评论都说是陈宝国,因为他扮一个皇帝像这个皇帝,扮另一个皇帝像那个皇帝,每个皇帝都不一样;而另一位陈姓的演员,所有的皇帝都像一个皇帝(或者就像他自己),连扮乞丐都像皇帝。
好的演员通过演技来整容,我在电影院里看预告片的时候看到马上要放映的新片Elvis《猫王》,突然我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但是又不敢马上相认,因为这张脸已经不是我记忆中的脸了。虽然说阿汤叔Tom Hanks从来不是以相貌取胜,但是也不会难看到如此地步啊!
回去后我一查资料,他为了饰演猫王的经理人Tom Parker,硬生生地把自己装扮成了这个样子。于是我想起来之前他演Sully机长,再拿出来照片看一下,果然还是有几分神似的。
就像陈宝国演的李治,李雪健演的宋江,因为太逼真了,我都不喜欢这两个演员,所以我也不喜欢爱德华般懦弱的休·格兰特,直到他演了杀人犯。我对于汤姆·汉克斯的第一印象就是阿甘,好多年来一直看着就是阿甘,很不喜欢,直到后来看他演了《毁灭之路》。
和阿汤哥不同的是,阿汤叔不需要来扮演英雄,就拿他演《萨利机长》来说吧,看上去好像演绎了一位拯救了全机乘客及机组人员的大英雄,实际上他是把后来受到调查、被质疑、甚至被污蔑时的那种悲愤但需要压制的感情,坚毅同时又理智的精神充分地向观众展现出来:从一个突然被人称作大英雄然后又一夜之间受到质疑被批评为拿着所有人的性命当作儿戏的蠢材,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接受有关当局的听证会,遭到盘尖锐的盘问。这种强大的心理,也只有能够救下全机人员的萨利机长能够面对和应付的了。
在这部电影中,最精彩的不是飞机落入哈德逊河的一瞬间,而是最后听证会答辩上的自我陈述。推荐各位去看最后的5分钟。
一个演员,能把每个角色拿捏到位,琢磨透,演一个像一个,真的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的。比如屈臣氏小姐,她演什么都像在演赫敏,做什么都觉得自己是公主,怪不得被人诟病演技烂,也是不无道理的。
而丹尼尔·雷德克里夫似乎也存在这样的困惑,好在他还够拼,所以一直试图跳出哈利·波特的束缚,以至于不停地在丑化自己。这还和“哈利波特”电影中长歪的童星们不一样,他是在刻意扮丑。实在是没办法,他演的哈利太过深入人心,以至于他演什么都是哈利。这一点和欧阳奋强比较像,欧阳之后再无宝玉,可叹的是,宝玉之后再无欧阳,他演什么都是贾宝玉,于是人家只能去做导演,而且还是副的。
所以我有时候会想,小李子现在这个丑样是不是也是他刻意为之?因为杰克的形象太深入人心,以至于从此以后他为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这个头衔助跑了长达10年之久?
话说,我对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电影看得真的不多,已经说过了,我不是颜控,第一次看他是《泰坦尼克号》,而第二次看他已经是去年底的《千万别抬头》。剧中,他把那个自控能力不强,心理素质又很差的博导教授那种遇到大事紧张、痛苦的情绪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不得不感叹:影帝就是影帝。
你能演大英雄,也能演平常人,你能演警察,也能演罪犯,很多人可能觉得演英雄或者大反派比较容易,也比较给人深刻的印象,应该是吧。但是现在一讲到阿汤叔,我脑海中的第一反应是他穿着红色的毛衣的样子。
这是电影《邻里美好的一天》(A Beautiful Day in the Neighborhood)中的一个镜头,我当时去看,就是完全看着汤姆·汉克斯的名头的。这是一部非常平淡的生活片,讲述一个工作上不得志、生活上不完美、家庭不健全的杂志记者。这是不是很像我们的生活——老板愚蠢、同事奸诈、工作辛苦且薪酬不高;家庭琐事太多,另一半不体谅、不关心、还添乱,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问题......总之,谁都有错,就是自己没错。这位心高气傲的记者奉命去采访一位儿童节目的主持人罗杰,然后他就被罗杰改变了。
是的,罗杰就是由汤姆·汉克斯扮演的。他坦言这个角色对他来说是相当大的挑战,这个挑战和什么战争场面、血腥暴力、各种高危动作不一样,他就是要你慢,要你说话的时候娓娓道来、谆谆教导。这部电影拍摄得非常具有温情,获得了一致好评,烂番茄指数8.18,还获得包括奥斯卡奖在内得很多重要奖项的提名。
我在看了这部电影后有着很强的代入感:汤姆·汉克斯平时就应该是这样一个人:娓娓道来,温文尔雅,包容大方,亦师亦友。而这个人有时候是坚毅勇敢的上将,有时候是冷酷但是仍有人性的杀手,有时候是醉心研究的教授,有时候睿智果敢的编辑,最有趣的是有时候还是可爱的玩偶警长。所谓的“千人千面”,汤姆·汉克斯真正做到了。
《邻里美好的一天》(A Beautiful Day in the Neighborhood)中的主题曲也是阿汤叔唱的,甚至我们在伍迪警长的电影(《玩家总动员》Toy Story)中,在通往北极的列车(《极地特快》The Polar Express)上都会听到他的演唱。
好像多才多艺这件事情在好莱坞的演员中是相当普遍存在的,比如狼叔休·杰克曼,他的歌舞电影《马戏之王》(The Greatest Showman)和《悲惨世界》(Les Misérables).
于是乎,我们列了这么多明星和电影之后,觉得汤姆·克鲁斯似乎也不咋样了。
关键在于:阿汤哥就是阿汤哥,只要有他的电影,我就会去看,也不知道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