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
1、找到一切学习的向导
对问题好奇、对答案的渴望,是驱动我学习和探索的主要动力。过往我们的大多数学习,都是通过订立计划、实施学习、回顾和整理几个步骤来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占据中心位置的是编制好的教材或者课程,我们扮演的是一个“吸纳者”和“搬运者”的角色,完成的是外部知识消化后搬运到头脑内部,只不过完成了知识在不同载体间的传递。
也许是时候考虑一下“我们为什么要看这本书或学这个教程”了!简单的说,我们学习的不应仅限于简单地吸收,二是我们应该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有目标性的吸纳知识,把新的知识和旧知识揉合仔一起,丰富、改善我们的知识体系。
在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时,为了打开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建议考虑以下四个问题:一是,我已具备了哪些相关知识?二是,我学到了哪些新知识?三是,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四是,还有哪些问题值得长期去探索?
2、通过解码,深入事物的深层
解码的三个层次:
信息和知识:它说了什么?给了我什么感受?
评价和定性: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
结构和实现:它对内部是怎么组成的?它的效果是怎么实现的?
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系统:解码需要用新知识来结构旧知识,是新旧知识的碰撞和融合的过程,因而也会带来既有知识体系的重新架构。
学习应该是深度和广度的结合,不要只是蜻蜓点水,而要通过解码,深入事物的深层去学习。这里提供三个寻找解码入口的路径,供大家参考:一,不知要去寻结论,还要去寻过程;二,不只要去做归纳,还要去做延展;三,不知要去比较相似,还要去比较不同。
3、技能,才是学习的终点
你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忆了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关联,而是取决于你能调用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关联。我们要把知识当成一项技能来操练,知识操练的三种方法:一是,写作式操练,通过写作增加求知过程中的输出,并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反馈。常见的比如读书笔记、写博客、微信等;二是,游戏式操作,将知识放在一个假装存在的场景里,思考它的多重可能性;三是,设计式操作,将知识用于设计某一种解决方案,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
4、让不同的知识发生化学作用
将原本独立或者疏远的知识加以融合,从融合方式上看,有迁移、印证和互补三类。将知识进行融合的关键,是能够洞察出知识背后的“深层结构”。在表面上不相关的知识的背后,我们可以发现她们潜在的相似性、互补性和启发性,找到知识间隐含的联系。
修炼思维,成为真正的利器
1、简化,是清晰思考的前提
如何过滤没有价值的信息?这里有一些实用的建议:一是,精选可幸赖的信息源;二是,不追逐当下流行或过热的东西;三是,重事实信息,轻观点和评论;四、定期闭关,屏蔽外界纷扰。
培养简洁的表达能力,适度简洁,意味着更丰富的内涵,要做到适度,关键点是“对自己和他人的深入的了解”,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探索简化思维之道:一是,基于深入了解的“删减”——把任何不必要的东西去掉;二是,基于深入了解的“浓缩”——把丰富的信息浓缩并灌注进一个“小容器”中;三是,基于深入了解的“模式化”——找到共通的模式在现象间建立联接,并加以压缩归并。
2、让潜意识工作
为了让思维更好的发散,获取更多的灵感,一是要关掉大脑里评价的声音,二是要适度地引入混乱与随机。
3、将思维转化为图像
将负责的逻辑关系图像化,能够让内容更直观的表现。同时,根据情境的不同使用合适的图形,比如思维导图、流程图、结构图等。
4、怎样尽可能的考虑周全?
现实:周密的思考问题不容易有几个原因:一是我们总是便好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甚于抽象的信息;二是“证实偏见”,人一旦形成对某个事物的看法,那么接下来就往往知识在佐证这个看法,对相反的论据视而不见;三是,每个人受自己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必定会存在思维中的“盲区”。
解决:使用一些工具来为我们的思维提供某些款假结构,常见的是矩阵和清单。
方法:
使用矩阵,发现更多思考的盲区,具体案例参照书中案例:如何研制一款新奇的饼干?或者搜索“乔哈里窗格”和“形态分析表格”了解具体使用方法;
使用清单,无限穷举,不断地扩展思维。编辑清单的方法就是基于某个主题,先无限穷举清单,在对所有选项进行筛选和合并,保留其中最有用、最有可行性或者最精华的部分。
人与人之间,在先天禀赋上确实有多多少少的差异,但这些差异在可习得和可演练的思维方法面前,都显得不是太重要。一个具有高度可塑性的大脑在良好思维工具的辅佐下,在持续不断的行动的打磨中,会强大得超出你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