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昂溪不是一条溪流,它是一个地名。确切地说,昂昂溪是隶属于齐齐哈尔市的一个区。我是在做攻略的时候偶然看到昂昂溪这个地方的,攻略里昂昂溪已有百年历史的粉红色火车站吸引了我。
刚好在齐齐哈尔参加婚礼之后,有几个小时的空档期,我和妈妈就从齐齐哈尔去了昂昂溪。买张七块钱的火车票从齐齐哈尔站出发,只要二十几分钟就可以到达昂昂溪,在昂昂溪站下车的人很少,目测不超过十个。
一下火车我就懵了,昂昂溪火车站不是少女粉的吗?怎么变成了黄色?看着这崭新明亮的黄,只能有一种解释了:昂昂溪火车站被重新粉刷了!但不得不承认,明黄色的小火车站,也是非常好看的。
昂昂溪火车站始建于1903年,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是在中东铁路全线通车时建成并营业的,那时候它还是齐齐哈尔站,直到1924年才改为昂昂溪站。
昂昂溪站是俄罗斯风格的历史建筑,也正反映了昂昂溪与中东铁路的修建是分不开的。十九世纪末,沙俄为争霸远东极力向太平洋地区扩张。那时候甲午战争清廷战败,财政拮据,为了进一步掠夺中国东北地区的丰富资源,帝俄趁机攫取了大清东省铁路的修筑权,历时六年,修筑成了可通俄国的中东铁路。
中东铁路建成后,商贸开始迅速发展,哈尔滨、满洲里、海拉尔等由此发展起来。昂昂溪,也是以铁路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它的兴起与衰落都饱含着历史的沧桑。
从火车站出来,脚下是一条坑坑洼洼的破败小路,对面是一片看起来萧索荒凉的墓地。向前走了十几米,才看到墓地的大门。这片墓地是苏军烈士陵园,这里安葬了126名为我国东北解放而英勇牺牲的苏联红军官兵,是中苏两国共同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见证。据说昂昂溪的学校都会组织学生们在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纪念这些牺牲在异国他乡、无法落叶归根的生命。
看到出站的几个人都是往反方向走去,我们也掉转头往反方向走去。火车站附近没有任何饭店、宾馆,真的可以算是荒凉。没走多远,就看到一座天桥,桥下是纵横交错的铁轨,运煤的货车在昂昂溪站停了一会儿,呼啸而过。
过了天桥,才感觉到了人烟。有粮店、有水果店、有快餐店、手机店,路边有很多小摊贩,卖水果的、卖菜的、卖衣服的、卖袜子手套的,街上的人还是不算多,人们左瞧瞧、右看看,真买的人不多,和我家乡的小镇是一样的。
找了一家小饭馆进去吃饭,要了一碗面、一份盖浇饭,一共才22块,还送两盒饮料。端上来一看,盘碗都大,量也大得惊人;再一看,卖相不佳,倒是和墙上挂着的宣传图长得一模一样,一看就知道那宣传图是实物拍摄,而且没有加过滤镜。我把这个发现跟妈妈说了,俩人一起笑,感叹这可能就是东北人的实在吧。
吃饱喝足,我们还是走回了天桥那边,想去找找攻略里提到的那些俄式的老房子。火车站前的那条破败小路,沿路都是破旧的老房子,这些房子都是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俄罗斯风格建筑,包括火车站在内,都属于中东铁路建筑群,见证了中东铁路的历史。
沿着火车站前的这条迎宾路继续向前,路过烈士陵园向左转,就可以拐进罗西亚大街。罗西亚大街全长2000米,街道两侧都是百年历史的俄式建筑,是中东铁路沿线俄式建筑保存最完整、最集中、数量最多、最具特色的街道。
罗西亚大街上最为宏伟壮观的便是这座深粉色的二层建筑。它曾经是昂昂溪铁路俱乐部,建于1906年,是当时来自俄国的铁路工人们休闲娱乐的地方,如今已经闲置,透过窗户隐约还能见里面的格局。
继续往前走,沿路就都是俄罗斯风格的民居了。这些民居都是独家独院,几乎都是米黄色的外墙,绿色的“人”字形屋顶,房子高、窗户多。家家户户门口都有一棵大树,树与屋历经风雨、共度百年,见证了历史变迁。
除了我们,路上几乎是没有行人的。走在这条曾经繁华的罗西亚大街上,一家一户地看过去,有种漫步在俄罗斯边境小镇的错觉。想象着那些俄国铁路工人曾经举家搬迁到这里,修建起俄式的房子,白天养护铁路,夜晚去俱乐部唱歌跳舞,最终离开这里,不知又去往了何方。每个人都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下,往下走,向前走。
昂昂溪这个名字,是达斡尔语昂阿奇的谐音,是“狩猎场”的意思。想不到这么厉害的本意转化为汉语的名字竟然如此好听美丽,想不到战斗民族修建的火车站竟然如此粉嫩好看。
粉红色的小火车站被粉刷成了黄色,有些可惜,但似乎跟那些米黄色的俄罗斯民居更配了呢。它们还会一起守护这段沧桑历史,一起见证岁月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