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教学内容】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小数乘整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数乘法的起始课。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和积的变化规律等知识,这些都是学生理解很探究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的知识基础。作为起始课,必须沟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更要理解算理。依托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计算,包括估算、笔算等多种方法,在解决问题同时,着重让学生理解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法可一转化成以角作单位的整数进行计算,最后再将得数转化成以元做单位的数。运用现实经验进行小数与整数的转化,初步理解算理,感悟小数乘整数的笔算方法,引导学生应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自主探索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学生能够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在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学生经历知识迁移类推的过程。
3.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感受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小数乘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数学思想】
迁移思想,转化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一)播放洋葱视频导入:外出旅游,天气炎热,你会买吃冰淇淋吗?你知道冰淇淋的价钱吗?
(二)视频中的小朋友们都去买冰淇淋了。提问:“如果你要买冰淇淋,你准备买几个?”
在教师引导下交流,观察视频中的数学信息并交流,链接相关知识点,如3.5元=3元5角=35角。
达成目标: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以旧引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为后续学习和深入研究打下伏笔。
二、共同探索,总结方法
(一)结合洋葱探究小数乘整数
1.提问:“买3个冰淇淋,要多少钱呢?”请学生当一回售货员,算一算买3个冰淇淋的总价。
2.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中的不同计算思路。
3.组织交流,分享不同的计算智慧。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4.理解意义:3个3.5或3.5的3倍。
5.把竖式中的元、角擦掉并提问:这样竖式还成立吗?为什么?
6.鼓励学生用自己认为最简便的方法。
(二)探究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1.出示:3.5×3.
要求学生先尝试独立计算,再同桌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充分交流后,请一名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补充或思考。教师用竖式的变化揭示算理,帮助学生理解转化过程中每一步的依据。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回顾总价的计算方法,由一名学生列出算式3.5×3。
小组合作探究:根据自己的计算经验算出买3个冰淇淋所需的金额。
请几位不同解题思路的学生将自己的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结合洋葱视频及学生的计算思路可能有以下几种:
用加法计算:
3.5+3.5+3.5=10.5(元)
用乘法计算;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
方法一:
3.5×3=10.5(元)
3.5+3.5+3.5=10.5(元)
方法二:
3.5元=35角 35×3=105
105角=10元5角=10.5元
达成目标:引导学生根据元和角之间的进率来进行计算,为将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做准备;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自主解决问题。
同桌合作探究计算4.6×6,说说怎样进行计算的?
先用4.6×10变成46角进行计算,46角乘6等于276角,然后把乘出来的积,276角÷10=27.6元。
共同归纳得出:
(1) 先把小数化成整数;
(2) 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3) 按积的变化规律点上小数点。
达成目标:依据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转化计算,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1.课本3页“做一做”1题:引导学生对比归纳。
2.课本3页“做一做”2题:组织交流,总结经验。
3.课本3页“做一做”3题。
独立计算,交流方法和结果。
讨论小数乘整数和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独立计算再交流,总结注意事项。
四、课堂总结,提升认识
1.先把小数化成整数;
2.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3.按积的变化规律点上小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