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长廊是我们学校的知名地标。
顾名思义,它是一个聚集风雨的长廊。每逢雨天,长廊下就会慢慢生成一条小河,引领着我们小心翼翼地向前。
那个早上,雷声阵阵,闹得我们不得安宁。未及多久,大雨便不带一丝拖沓,噼里啪啦地倾泻而下,声势浩大,直冲耳膜。下课时,后门甫一开启,一股湿润的水汽便扑面而来。远处的景物在灰蒙蒙的雨幕后若隐若现,食堂与体育馆在雨丝构成的天然幕帘中显得朦朦胧胧。细看长廊之下,那条小河已然成形。常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而这长廊下的水势,早已不止于“江海”了。隔壁班的一个女生要去旁边“小登楼”上课,刚撑起雨伞,那伞面就呼呼作响,仿佛要将她拽回教室。雨裹挟着风的利刃,穿过长廊打在她的身上。
一楼面向长廊的一侧被围得水泄不通。人声与自然之声交织成一曲喧嚣的交响乐:喊声、笑声、风声、雨声、雷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至于那白色幕帘后突然窜出的一两个高一“勇士”,我们总会自觉让道,为他们献上观众的最高敬意。
九月的天气总爱戏弄人。又是一场雷雨,大家再次像之前一样在下课后打开后门观望。这雨似乎也看出了我们的兴致,远处朦胧的薄纱渐渐变得深邃,灰白的世界愈发凝重。碎裂的珍珠落在地面的小河里,激起一圈圈涟漪,彼此交叠,发生干涉,渐渐把人引入一个深沉的世界。然而,雨点那强烈的击键声又一直在边缘拉扯着我,细观那天,就像一个男声狂热地诉说,而女声在一旁优雅地唱着——And I can’t see it all——似乎又把我往梦幻处牵引。
这雨并未迅速止歇,而是在演奏一首意蕴深长的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喧嚣过后,此刻刚刚来到第二乐章的低吟。等到上午最后一节课下课铃响时,那雨势达到高潮,第三乐章正式开始。眼前的一切都白茫茫的,似乎我们都成了《失明症漫记》中的人物,浸没在牛奶的海洋里。大家一窝蜂地冲向风雨长廊,却又在廊前刹住了脚步。就在一些人迟疑,不知是长廊下的水深,还是自己的鞋底更厚时,一些人已按捺不住,毅然冲入长廊,与这盛大的风雨融为一体。
食堂里,排队的人潮依旧。我的目光落在对面一位同学身上,那似乎是一个爱时尚的帅哥。你瞧他,头上还喷满了定型水呢!此刻,那发丝上反射的光芒,正好与窗外被雨水冲刷得发亮的风雨长廊相映成趣。我不禁想,这独特的时尚特质,或许正是他穿越风雨长廊后,所获得的一种特别的“洗礼”吧。
阳光灿烂的下午,天边突然落下了几个清脆的音符,接着是两小节轻柔的和弦,随后它们就如冬风般尖锐地倾斜而下,我匆忙跑到风雨长廊底下避雨。抬头望去,阳光穿透雨幕,将每一滴雨丝都染上了金色的光辉。它们在空中起起伏伏,美得令人屏息。原来,风雨并非总是狂暴,在阳光的衬托下,竟也别有一番韵味。
雨声渐细,我知道,是时候继续向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