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9日,星期三,天气,雨
出版社的人说,我的书下周就能发货。从正月初八上工排版编辑到现在,终于印刷出来,好像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我的心情又好像新媳妇快要进洞房般的急不可待。
蒋老师比我还高兴。他说“祝贺,多少钱一本?我买100本,给您的学生,钱我转给您。”
他给我敲定书名儿,写作序言,在写作上给了很大帮助,己让我感谢不尽,怎能再收钱呢?他说:“应该支持您的,真正的朋友比金钱贵。”
蒋老师写的序,不以常规出牌,他讲一个适用。我当时的实际情况,就是手里只有4000元,要掏出几万元自费出书,能否实现,是个末知数。曾写过一篇《我想出一本散文集不知能否实现》。作家有一双洞察生活的眼睛,他能洞察出我的主要矛盾在哪里,他所作的努力就是解决实际问题,促成领导的支持,他的文字就高在这里。
苏州线下行,是我认识这位兄弟的第二步,从言谈举止中亲身感受到了他的胸怀与品质。
蒋老师每天早晨5点钟左右,雷打不动,坚持发文,看他在线,我把成书的消息告诉了他,他竟然当即支持,买100本送给学生。作为出版了很多书的内行,他十分了解初学写作的草根,软肋在那里,他更懂得贫困山区里孩子的饥渴。不假思索地买100送100,一买一送之中所体现的博爱思想和情怀,只有十分了解他的人才有着深刻的体会。有人说他有钱,我说不对,有钱的人多得很,还有比他更有钱的人。
傍晚我从山上下来,回到家打开手机一看,转过来2500元,时间是12:28分,这是令人心跳的事。我一生中,从没经历过这样的事。王金庄农户以种谷子种玉米为主,各打几百斤,合起来,全年的收入也不会有2000元。2500可不是个小数目。朋友一场,能教我写作已经挺不错了,怎么能收这么多钱呢?
整整一个晚上,我的思想剧烈地运动着,我和在外边的孩子们说了这事,也给云仙发了个短信。这可不是微信群里玩的一般红包,手指一点,哈哈笑上一阵。
蒋老师又发话了:“李老师,请收下,表示我对您的尊重和支持!”
“我怎么能收这么多钱呢?”
“一点点心意,不收我还得转。”
面对蒋老师的真诚,我点击了红色的数字,点击了并不遥远的南国苏州那边带来的感动。
夜深了我和孩子们继续阅读着蒋坤元这本厚厚的书——包含着他对“朋友”的态度,包含着他对山区孩子的态度。直到现在我一直回忆着很多的故事——
他卖房子的时候,他的爱人徐总和儿子晴谷都说,少了170万不卖,让晴谷去交涉,结果只以163万成交,当晴谷把同情对方的理由说出后,蒋老师却为儿子“此一时彼一时”的理论而自豪,少卖了7万元,你还自豪什么?这就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地方了。
有钱的人都开小轿车,而他,厂里的手续要办,骑着摩托车;厂里的冲压件要交,骑着没有牌照儿的三轮车;现在开个面包车。他说上百万的车一年折旧费不下10万,这10万块钱可以帮扶更需要的人。他自己花钱,算计得很精细,帮助别人时,出手却是这么慷慨。
他去湘西扶贫的时候,一个学生每人一件羽绒服,一个贫困户三个红包,每个红包1000元。仅那一次,他和阿青一起带去的物资和现金共计40万元。
我跟邯郸电视台老友谈起蒋老师,他也给我讲了个故事:一人去饭店吃饭,看见桌子上有剩下的水饺,便不再买饭了,吃了剩饭转身就走,走到门口,看到募捐箱,往里塞了500元。说他富,他却吃剩饭,说他穷,他却捐了500元,
他说我讲的蒋坤元就是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