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话一经出口,往往不是铁扣,而是链子。铁扣是一句话孤立存在的“观点”。而链子,是一个个铁扣根据逻辑和重要性连成的话语体系,往往更能影响我们的言语效果。
比如,我的朋友小马私下场合或饭局上的随性唠嗑,很多金句,但到了正式会议场合发言,脑袋就“嗡”地一下找不到北了。所以,我总鼓励他把平日里的金句分分类,串成整体。但是,点不宜多,要缩短链子长度,越长,意味着逻辑关系越夹缠不清。通常,我建议只准备三个观点,人们在总结商界领袖乔布斯演讲秘籍时,发现演讲时他总是只强调最重要的三点,每一个观点都是同等地位,就像链子上铁扣粗细相同,可以随意更换位置。
此法古已有之,并沿用至今。公元前47年,恺撒大帝在小亚细亚吉拉城大获全胜,欣喜若狂的恺撒给罗马友人报捷时只用了三个拉丁语单词就报出了最强音:“Veni!Vidi!Vici!”(来到!看见!征服!)惜字如金,掷地有声。不过,这三个词却有着明显的递进关系。
而日常一段话的内容,像铁扣粗细不一的链子,重要性、感情色彩也往往不同。说话的顺序,其实玄机重重。比如表达不同见解,先讲好话,让对方更易谅解你言语。之后比较简单,你只需从美好过去追溯到如今现状,娓娓道来也就够了。
假如你是一名钢琴家教,最近要涨学费。如果你对家长说:下次开始要涨价了。因为小孩越弹越好,要教比较高级的技巧。家长很可能一撇嘴:得了吧,骗钱。但如果你换个顺序,先说,恭喜您啊,您孩子有进步,下次可以升级了呀!家长定会很高兴:哎呦,不错哦,这时你再说,不过因为升级,学费可能要稍稍调整。家长感觉也要好得多。
对于急迫但安全的事,就是另一种情形了,往往要倒述,开门见山,先把结果告诉对方,然后再讲“前因”,便会人安心听你把话讲完。就像你要跟老板请假,但是你说“老板,我最近心情有点不好,前几天跟男朋友分手了,自己的手搬东西的时候扭到了,这几天一直失眠,可能工作效率比较低,所以我想请几天假。”感觉更像发牢骚。你可以换一种说法就是:“老板,我需要请假,因为……”这样的话,你老板反而能够更加集中精神听你讲完。
两种情形,相同之处在于,人更爱先听点好的,“涨价”不情愿,就想先听听原因。“请假”不是多大的事儿,所以想明确对方说话目的,图个安心。
了解这一点,生活中的说话高手,往往通过调整语序,比较深刻的应用。比如买东西砍价时的情境。先说好话,流露“上桌意愿”,看到喜欢的商品不要吝啬赞美。给对方一种稳赚的感觉。
然后,砍价是最终目的,不能一直说好话,先把话语的友好度降一级,告诉对方还有不太友好的因素也在桌上(比如家里的东西已经很多了),为之后“掀桌”做铺垫。最后,这时对方给你开出价格之后,图穷匕现,你的态度上要来个大逆转,从之前的极度开心到极度沮丧!“掀桌”!不管对方开多少钱你都要说:啊?这么贵啊!让对方开始怀疑人生。
这种链子排列的话术技巧,古今普适,贞观十五年,太宗派遣使者到西域封立叶护可汗,又令人到西域各国去买马。
魏徵劝谏太宗两件事不能同时进行,其中,有一句话特别好听:“今天陛下的所作所为,远远超过夏禹、商汤和周文王武王,怎么在这件事情上,还不如汉文帝、汉光武帝呢?”欲说狠话,先将唐太宗与贤君相比,口才高超。
不过,魏徵的口才发挥不够稳定,可唐太宗曾经问魏征,太子承乾智商如何,魏徵竟实话实说“中等智商”,虽然他及时补了个话尾巴———齐桓公也是中等智商,任用管仲就一匡天下。
话说得艺术,但链子的排列显然不够合理,可也亏得太宗大度,不然,“中等智商”一出口,一句“岂有此理,拉出去斩了”。那后半截的好话,如今也就听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