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想到,这个月明显没有比上个月积极,但是自己好像越来越确定想要做的事。今天做了做了什么事情呢?首先今天上午打印了一些资料,当然是有关于尤克里里的,下午预热了乐理。虽然这样的工作很闲,但是正合我意。
同时我也问了其他办事处的同事:空的时候干嘛呀?
他们却说:玩手机,刷视频看剧。
我问:你们不学习吗?
“我不配”
突然间我发现,对方应该是90,00后的小姑娘。
我只知道我必须努力学习,成为自己想要的那样。
说来也挺奇怪的,曾经以为音乐,乐理,钢琴,尤克里里是很难很难的东西。
我的生命力根本不可能存在。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只要你去接触,去练习。去沉迷。
会把你所认为的“难”给一一消退。
同时,我也比较一点点犹豫:我这么大的年龄还在学习,比我小的朋友们还在享受。我是不是有病。
突然回想到10年前,我渴望自己拥有艺术细胞,喜欢音乐,喜欢唱歌,喜欢钢琴。但是我却没有去行动。
那时觉得开始学钢琴的时候,很多人包括家人都觉得我疯了,觉得不可思议。为何要学这么高大上的乐器。没入门以前觉得钢琴很高大上,但是这种感觉随着时间,接触的深入已经荡然无存,取代的则是“我怎么可以把这曲子弹好”,“这曲子怎么处理?”“我要加强自己的基础能力”等等。
可现在重新接触乐理,以前觉得乐理是很难很难的。我也不可能弄懂。接触了以后,只是觉得自己为什么不早点去接触,去搜寻信息。或许现在的自己,思想开始清晰起来。
以现在的自己看待之前的那个“我”。觉得骨子里还有“自卑”的情结。一种很不相信自己。更重要的是,我发现了一种思维。
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有固定思维,那就是从小到大,我们的思维是被洗脑的。从有意识开始,都是从电视,以及亲人,周边的朋友那里获取信息。不瞒各位,我到高中的时候都不知道,原来书店有外国文学。
我记得小时候,在初中的时候。应该是初中。那时候我的内心是很喜欢英语的,但是我不知道小时候怎么回事,感觉学习是一件朦朦胧胧的事。你跟我说这个,我的思想已经在外面飘絮了。我想学英语,但是我不敢把这个事情说出来。那天在新华书店碰到表姐,表姐就给我们买了本英语书,那时我很高兴。自己也偷偷地拿来翻阅琢磨。但是那时候说英语没有现在这么勇敢,都是觉得难为情。
小时候,我最喜欢读得是神话传说跟言情小说。我记得我还小的时候,家里有本童话书,真的好想让妈妈给我念,听故事书。可是连这样的机会都是奢侈的。小时候,不上学的时候,跟姐姐一起玩家家酒。演戏。
或许是因为从小看得书的类型原因,导致自己对感情特别看重。骨子里会认为女子就是要衷心。也可以说血液里流淌着传统女性的因子。后面的感情也是说不出来。现在才发现,纯真的感情都存在于小说电视里,这种感情只能存放于心海,不能见阳光。现在的感情或少带点利益,不过情有可原。说好听点就是人性。
我是这么的任性。这么的随性。或许缺少了就是这种对人性的探究。
此刻感慨万千,之前的自己就是生活在井底的青蛙。但是这只青蛙是有梦想的。只是找不到一个引路人。
突然发现有几条人生格言很重要,如果你也是一位有追求的人。会受用。
1.必须要有引路人 任何一领域想要走得快些,要有导师。没有导师靠自己摸索,时间成本会加大,从而打磨自己的毅力
2.要有搜索信息的能力 (把握全局) 当初我如果不搜索一些关于钢琴的练习技巧,或许我现在不会这么快知道钢琴的脉络。因为当时我去上课,老师没有让我买哈农练习,也没有买599,只有一本拜厄。因为当时我还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走比较对自己又利。要靠自己,老师知道的面有限。
3.多结交同兴趣之人 一面可以互相学习,一面对方有什么好的资源可以提供给你
4.多看书,各种领域书 说起看书,之前我写简历的时候也说,我喜欢看书。我记得那个时候,我也是去图书馆借书的,图书馆进门就有几个字“知识改变命运”,有次我看到这个想,我怎么还没有改变。这是假话吧。现在想来,真的需要冷笑一二。当时看的书我忘记了。应该没有现在看得多吧。
5.多实践 小时候看到一部封神榜,里面有位会塔罗的仙女。当时想自己也会该多好。后来,自己通过搜索能力,买书,学习,开淘宝店。业余给大家占卜。后来才发现原来看来得书要用才会发现大的价值。
其他就不说了,总之。这个时候学习是弥补20-30岁的空白吧。加油!当然自己也有好多想成为的,比如,想成为作家,比如想成为音乐家等等。继续努力吧。至少此生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