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2.1】致中和:先从不争开始。

【正文】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

天所给人的禀赋叫做性,遵循天性而行叫做道,修明此道加以推广叫做教。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可以离开的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警戒谨慎于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小心畏惧于别人听不到的地方。没有比在阴暗的处所更容易表现的了,没有比在细微的事情上更容易显露的了。因此,君子特别谨慎个人独处的时候。人们喜怒哀乐的感情未曾发生叫做中,发露出来而都合宜叫做和。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的通道。达到中和,天地各正其位,万物就发育成长。

【体悟】

修炼修到什么境界最高?和光同尘。苏东坡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

感情未发叫中,发出来合宜叫中和。中是体察万物之道,和是契合大道而行事。

做事情要顺势而为,做人要顺着天下的道理去为,而不要只是站在自己的道理上。大部分人都是盲人摸象,自认为掌握了真理,结果却是一生争执,步步蹉跌。

致中和,先从不争执开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者:张老师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从上天的命令到良善的道路,从知道有这条路到走上这条路,从走上这条路到...
    上海心慧文化阅读 3,973评论 0 1
  •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
    小林大为阅读 4,472评论 0 11
  •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译文:上天所赋予人的本质特性叫做本性...
    汉唐雄风阅读 2,490评论 0 0
  •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译文:上天所赋予人的本质特性叫做本性...
    汉唐雄风阅读 1,839评论 0 0
  • 国学经典之《中庸》原文及译文:品读圣贤的智慧,有益人生 中庸的原文及译文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汉唐雄风阅读 42,682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