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
天所给人的禀赋叫做性,遵循天性而行叫做道,修明此道加以推广叫做教。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可以离开的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警戒谨慎于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小心畏惧于别人听不到的地方。没有比在阴暗的处所更容易表现的了,没有比在细微的事情上更容易显露的了。因此,君子特别谨慎个人独处的时候。人们喜怒哀乐的感情未曾发生叫做中,发露出来而都合宜叫做和。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的通道。达到中和,天地各正其位,万物就发育成长。
【体悟】
修炼修到什么境界最高?和光同尘。苏东坡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
感情未发叫中,发出来合宜叫中和。中是体察万物之道,和是契合大道而行事。
做事情要顺势而为,做人要顺着天下的道理去为,而不要只是站在自己的道理上。大部分人都是盲人摸象,自认为掌握了真理,结果却是一生争执,步步蹉跌。
致中和,先从不争执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