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看到一部电视剧--《毕业时刻》主人公徐默涵的自强自立深深的感染着我,当时并不知道大学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但深深的记住其中的一句话“大学是一个人与人拉开距离的地方,也是一个人与人拉近距离的地方。”后来上了大学它也就成了我短时期的座右铭。
第一篇:“逸”外
对于一个每日面临父母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却束手无策,心疼落泪的少年来说,拉开距离、拉进距离只是想让父母过的好一点。
在小学五年级以前,我对父母的辛苦、人与人的复杂关系、对爱与恨、对未来与生活没有任何的感知,一切都是那么的单纯、天真。整日享受着大山独有的美好。山巅、丛林、飞鸟、白云、田野、小溪是我生活中全部的色彩。上学来回攀爬的4公里蜿蜒曲折的、神秘的、奇险的山路是我旅行过最好的,最远的“途”。那时追求的少,一切都是理所应当,顺其自然,很满足很快乐。后来我认为那就是知足者常乐吧。
后来的一场意外,我们一家从山里搬到了镇子上,本应该是高兴的事情,却因为一些原因一家人总是高兴不起来。(其中的原因是我儿时的伤疤,不再叙述)我总能看到父母人前强忍着悲伤,擦干眼泪,带着哭红的眼睛挤出个僵硬的笑容面对一些来客。父亲是个男子汉,但又是个文人(曾经是个老师)在面对家中的变故时,不会去咆哮,而是用男子汉该有的气魄去努力改变和文人墨客的笔去宣泄心中的恨。一次偶然,我看到父亲写的文章,具体内容记不大清楚了,但个别字眼和当时的感受至今记忆犹新,甚至影响着我的心路。父亲的文章中提到男人对家的责任,对妻与子的爱与呵护,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对家中窘境的无奈。看着父亲的文章,想着父亲的日常,听母亲稀碎的哭声,我内心里第一次有了震撼。那是什么,那会儿我也不知道,后来发现“安逸”的生活从那时就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