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识拖延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想换个话题,谈谈自己身上一个很久前就意识到存在,却似乎无计可施,事后又常常让自己懊悔的问题——拖延。
拖延是这个时代的流行病,谁要没这个病反倒很奇怪,只是越发意识到自己病重了。

从图书馆续借了一次又一次的书,东看一半西翻一点的电子书,相册里上千张没整理过的照片,手机上一屏又一屏没打开过又犹豫不删除的应用,每天拖到最后一刻才写完的文章,几周前就在研究的技术问题,还有浏览器上打开的一排长长的舍不得关却又一直没看的标签……

细细一盘点,我真的病得不轻。

为什么有这么多事没做呢?
没有时间吗?不对吧,每天就算加班也最晚八九点就回家了,周末也不是总加班。
没有精力?有可能,更多时候回到家宁愿无所事事地刷手机,也不干一点正事,周末作息不规律,通常是没有精神没有效率的。

可是,在工作上的我明明是另外一副模样呀,项目上的事我就基本不会拖延,不会到了deadline还结束不了任务,更不会耽误别人的进度,也能保证自己的工作质量。为啥到了自己生活中的事,就诸事不顺呢?

对比工作和生活上的差异,我总结出几点原因:

  • 没有deadline。没有来自最后期限的压迫感,再加上感官对时间上的错误认知,经常会觉得半小时内的时间只能算碎片时间,刷刷手机算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又觉得时间还长,不急,先放松娱乐一下,这大段的时间不是被切碎了就是被一件件不重要的事情占据。
  • 没有计划性。多长时间看完一本书如果没有计划,可能就是一直看不完这本书,多长时间学会一项技能没有计划,那项技能就会成为自己每年的目标,而不是每天或者每周会花点时间去做的事情。
  • 没有细化。不对一件复杂的事情进行拆分,一来会产生心理上的抗拒感,这件事太大了,现在做不来,以后有时间再慢慢做;二来也没有完成小目标后的成就感,不容易持续做下去,甚至不可度量当前的具体进度。所以做任何复杂的事,先拆分、计划,再按小目标执行。
  • 没有人监督,或者不需要为他人负责。不用担责,心理上的负担就只会从赶快做完这件事的负担,转化成阶段性懊悔一直没做完事情的负担。
  • 没有目的性。没有准确的目的,泛泛而谈的学习和读书,都是无法检验,无法判断学习成果,甚至无法真正实用、掌握的。

针对以上原因,有几个点是有利于化解这种无意识拖延情况的:

  • 确定了短期内需要做的有一定复杂度的事情,小到读完一本书,都先用文字记下来作为短期目标。
  • 进行任务拆分,计划日期(包括截至时间,和每天预估需要花费的时间)。
  • 以周为单位回归执行情况,总结和反思,保证进度。

譬如念叨了几个月,却一直没做好的事情,现在重新整理一下:

  • 目标——3周内学会Python基本用法,利用开源框架写出一个能爬取豆瓣上电影数据的爬虫。
  • 细化拆分:
    • 以《简明 Python 教程》为教程,前两周完看完该书,每天需要看一个章节左右,并敲完书中实例代码,预计1个小时。
    • 最后一周前3天搜索爬虫相关技术文章。
    • 最后一周最后4天参考相关文档写好爬虫。
    • 爬虫项目具体细节在研究过相关技术文章后给出更细致的拆分。
      为不让自己当众打脸,我得好好对待这个目标了。

无戒365天极限挑战【13】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拖延心理学-Jane B.Burka&Lenora M.Yuen 序言 “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
    际弋阅读 6,044评论 0 27
  • 点进去看《读书笔记汇编》 点进去看《植语连载》 今天是坚持码字第60天,已初步克服了不愿写不想写的拖延行为,将《拖...
    丹菡阅读 5,688评论 12 44
  • 本周我们开始学习掌握自己的生活。不过,也会有崩盘的时候。崩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我们大多数人感同身受的拖延症...
    Jean_zz阅读 5,827评论 2 36
  • 大部分人应该都希望不劳而获,不做事情就能得到想要的东西,那简直就是再好不过了。现实显然不给我们这个机会。 每个人的...
    京城浮世荟阅读 276评论 0 1
  • 今日有醉酒的人步履蹒跚在小巷子的岔路口路灯摇晃拉得影子时长时短今日有人在意你撩起你的发说个小故事在树阴下他如此在意...
    太七的猫阅读 178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