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平安夜。
最大的改变就是,在没有任何介入氛围的情况下,竟也没觉得少年时的伤感。人生最快乐的时候是在高中,那时,刚懂了什么叫感情。所有形式意义上的东西,在那个年纪都显得特别必要,大学我们送苹果都是送给恋人的,高中初识这个仪式感的东西,都是留给心里的好朋友,似乎回到了年幼时,那样自顾自地只和喜欢的人玩儿。
下课,人缘好的,提着一堆的苹果,像我这种不善于打交道的,就只有身边几个好朋友会送来,并且我似乎记忆中,没有送出去过,到现在我都还记得自己的傲娇,感觉孤独也不乞求。晚自习后,走在路上,咔嚓咔嚓地咬着,脆脆的,凉凉的,甜甜的,还有朋友一起走着聊天,那就是圣诞给我最好的记忆。
今天看到公众号发文说,中央出了文件,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停止洋节的庆祝。
传统节日的氛围的确日薄西山一样,西洋节日也的确一波又一波,还有自己商家自己创造的。这个文件的意义不在于真的就不过这些洋节,而更多像是一种象征意义。比如说,媒体自此之后应该不会大肆报道有关内容。在我自己看来,限制倒没必要,但作为政府,应该为这个国家民族文化传承,提供可能性的帮助,倒也是应该的。可是想想我们的传统节日都是一些什么含义呢?
清明节,扫墓的。祭祖先人,谁这天要是乐呵乐呵去上坟,别人一定觉得不肖子孙。这天,凝重。
端午节,纪念屈原。屈原这个人呢,投江自尽,为国尽忠。大仁大义,心生敬佩。这天,庄重。
七夕。这不算节,但是因为有二月十四,拿来说说。这是一年一见的牛郎织女漫天洒泪。这天,凄婉。
中秋节,望月。月亮上那谁,嫦娥,独守广寒宫,一只玉兔,清冷。
春节,亲戚间的走动像应付,朋友间的聚会,像攀比,一年一次,总活在快乐和相对快乐之中。
而我们过的是日常。
日常中,最平凡的一天,我们不需要铭记民族大义,忠贞爱国,不需要回家应付一年一见的亲戚和寒暄着你不想说的家长里短,就身边三三俩俩的朋友,生活在每天的日子里,聚聚,有一个形式上的念想,也填补了至亲不在的空虚,一阵温暖,推杯换盏间,这就火了。
我们日常的生活需要这种,平凡到尘埃里的节日,它对民族也许没有意义,但对我们个人来说,它就是最平凡的日子里,一点点闪光的地方,告诉对方,我喜欢和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