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参加日更,第N次设立目标。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文字小白,宣泄不满意自己现状的一种方式。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罗曼·罗兰
这是另一个版本的引用,感觉更感同身受。为什么三十岁后便已死去?跳不出的到底是什么?
1.思维定势
大多数人到了三十岁后往往建立出了自己的一套罗辑思维,无论在应对工作环境上,面对生活哲思上,哪怕闲谈国家大事都展现的淋漓尽致。那些“黑暗哲学”者永远与“一颗红心”的赤子争论不休,谁也斗不过谁,只因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一套思维模式中,均可解释世间万物。
活到三十岁是一道坎。古称“三十而立”,今论30肱骨。三十岁后往往成为了单位的主力(主要劳动力),家庭的支撑(收入支撑,精神支撑)。工作上手不再青涩,家庭处置不再被动,都开始生成自我风格的应对之法。这些应对之法经过了二十岁的初探及十年的完善已现战斗堡垒式规模,想要再去打破难上加难。不符合的观念,轰!不相符的理念,轰!不入眼的群体,轰!轰来轰去,轰出了自己的一片领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来之则轰。
当年韩寒考试不及格时老师规劝“你如此偏科,以后上不了大学找不到好工作怎么办?”“那我靠稿费养活自己啊。”引起一片笑。笑出声的是学习,毕业,上岗一步不落走过来的“铁饭碗”群,笑不出的是作家,自由撰稿等“文字群”。没有对错,只是认知思维不同。
2.维稳的内心
二十岁前是所有的梦都能做!二十岁后是一切皆有可能!而到了三十岁,是梦想的鸡蛋撞到了现实这块石头的破碎期。开始调整,开始疲惫,开始少了盼头,开始循环往复,开始认命,开始怨天尤人。开始充斥了各种焦虑和不安全感。
那些刚开始被“温水”煮着略感舒适没有跳出去的青蛙们,到了三十多岁的年纪正好享受着温水的舒适期,慵懒的伸着腿塌着腰葛优躺着。那些拼过还在拼的,望着那些功成名就的感慨着距离的遥远,再望望那些温水,更有些垂涎,不知不觉一丝疲惫油然而生。
那些生着的气,生久了也就没了脾气。那些哭过的笑过的都沾上了雾霾,灰里云里的说不清楚。少了激情少了憧憬,于是循环往复,稳定就好稳定就好,起码比下有余。
3.外界环境
微博上疯传的,工作上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但可以使劲的骂的中年人。被所有人津津乐道,或是拿来自黑或是拿来腹诽。因为他上有老下有小,因为他房贷车贷子女教育开支一大堆,因为他不敢病不敢输不敢退。失去了激情,三点一线便成了流水线,激情昂扬消耗成了静若止水。
还有很多很多的因素,其实归结为一点都在于他们没了退路,又少了出路,没了奔头,就在那不尴不尬的走着,机械的复制了之前的样子,再也没有新鲜感,就算有也视而不见,这样省力又省心。可无数个夜里,他们应该也对自己说过,明天,明天就改变,然后明天就又变成了下一个今天。
说了这么多,是因为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在感慨着失去,也在感慨中检讨。看了n多的鸡汤文,才分辨出一些端倪,姑且记录。
1.先别急着跳出舒适区,不要从一个泥潭跳到另一个泥潭
篇篇文字都说想要改变就要跳出舒适区,但首先你得知道最后的目标是什么。人家减肥自律生活多姿多彩你跟着,人家演讲能说会道,理财面面精通你学着,人家自学多种语言能文能画你瞧着。结果学了这个学那个,三天热乎劲就全没了。不要看着那些光鲜亮丽的便说要改变,要从内心出发。
改变前应先从明确现状,认清目标开始,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现在有什么,什么是我可以兼顾的,什么又是我不能放弃的。除非是兴趣所致,那么如果现有工作不需要英文,就别看着人家正宗美音出口成章就眼热。精力都是有限的,三十好几的年龄更是如此,不能再像学生党那样一门心思的干好一件事就好,上有老要顾,下有小要养,能从头开始的机会已少之又少,要珍惜稀有资源。学是一定要学的,不如把自己的专业做专做精。
2.那些光说兴趣或光说自律的都是放屁,结合起来才是王道
之前有种说法“喜欢才能沉浸其中并一直努力,如果还不够尽力,那是还不够喜欢。”很多人曲解了意思,认为不够努力只是心不在这里,可其实,尽管喜欢到极致也会有心态起伏。这时的自律会显得尤为重要。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引发质变,而自律一定是转折点上的关键支撑。
另一种说法是自律成就自己。的确,但不能盲目自律,我一个朋友小A本已很瘦,但依旧要减脂增肌,运动营养餐一个不落,就连在外面吃菜都全部要沾一遍清水才吃。可不久之后便听说出了状况,被医院诊断出内分泌紊乱。而我曾想一度效仿,但越是坚持越是觉得苦行僧似的自己,活得人生都没了乐趣与意义,情绪日渐低落,遂惊厥,断了念想再也不提。
不过当喜好与自律结合起来时,既有憧憬与目标的动力,又有不放弃的自律,相信经过时间的积累必会顺心如意。
3.三十岁后的努力,不讲苦力讲效力,不要付出了时间只感动了自己
一万小时定律已被用滥,每天工作8小时,5年后便可成为专家。三十多岁一个岗位工作5年的已不是少数,可是否都成为了专家呢?
周而复始的重复劳动,越是勤劳便越是辛苦。就像每次背单词只停留在A上一样,abandon背得滚瓜烂熟也学不好英语。三十多岁的年纪再也不是肆意通宵达旦的年纪,泡个红枣加枸杞也禁不住12点之后的夜,更不是比拼时间的年纪,等不起,耗不起,更是熬不起。所以,选择,方法,高效,专注变得格外重要。
三十岁后的角逐只在自己,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