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在印度交流访学的两周,在我生命里开出了不同寻常的花,回国后我的脑海里一直回荡着 “要看见,不要偏见”这句话。在此,想把我在这段美好经历中的所思所感进行总结,以便留给自己一个重温的机会。
有志者 事竟成
来印度国际大学的第一天,中国学院的老师和志愿者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在去学院参加欢迎会的途中,和志愿者们都是用中文交流,而且很多同学中文学习仅1-2年,已经能做到和我们进行日常口语交流。他们的中文水平着实让人惊讶,这让我开始反思我学习外语的成果。从小学开始学习英语,直到大学本科选择英语作为专业,耗时之长却也是收获甚浅。总结原因一方面是太不专一,另一方面是太不能吃苦。
参观了中国学院的图书馆,算不上简陋但也谈不上丰富。在感慨资源不足之余,我看到的是一个个在有限的图书资源里遨游的无限渴望知识的活的灵魂。1月正是印度学生们短暂的假期,谈起平常写作业学习考试,他们满脸的压力,同时也坚定着来中国交流学习的期待,我认为这是一种对知识的饥饿感,一种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憧憬。
接下来在和平乡的几天,我们先后参观了泰戈尔博物馆、艺术学院、图书馆、日本学院、语言学院、经济学院。这一路,我们常常会看到一群学生围着老师,或坐在树下,或坐在天台,头顶是无限的苍穹,背后是无尽的暖阳,惬意的丝毫不受环境影响的上课方式。我想,这大致也符合了泰戈尔创办大学的初衷:自由而又深刻的教育。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会学习,爱学习,常学习,值得深思。
人间有味 最是清欢
行走在泰翁的故乡,漫步在伟大诗人创办的学校里,空气里不仅有尘土的味道,更多的是自由与祥和,一种宁静油然而生,也许没有太多物质的干扰,生活反而更加恬静自然。
学校里、街道边、田野上,随处可见牛、羊、马、狗、鸡、猪、猴、松鼠。人与动物相处地如此自然和谐,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就连特别怕动物的我,在印度迎头撞上一只小动物,也可以昂首阔步向前走。
这是去当地寺庙,一路上都是大喇叭蹦迪庆祝当地节日,确认过眼神,这是在希望的田野上,自由的灵魂!
在和平乡的每一天都是难忘的,其中最难忘的就是驱车近一小时到附近的一个大操场举行野餐文化活动,这既是印度学生与中国学生的深入交流,也是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强烈碰撞。在尘土飞扬里,我们伴着音乐手舞足蹈,踢毽子,打羽毛球;席地而坐体验印度当地美食,同学们打饭时长幼有序的谦让打动了我;饭后围坐起来成语接龙,相互拉歌,踩着夕阳的大合影。这样放飞自我的欢娱时光真是久违了,仿佛回到小时后的无拘无束。其实用心体会,不难发现,无论走到哪里,全球人民都是心连心的,只因生而为人,我们之间就是有一种语言障碍不能阻隔的默契。那年那天,在这块平凡的土地上,我们创造了专属回忆!
生命中有许多非常重要却一点也不紧急的事。一个人如果在一天里,花八个小时在追逐衣食与俗事上,是不是也能花八十分钟来思考重要的事呢?
一花一世界 一树一菩提
告别和平乡,告别国际大学的同学们,我们从加尔各答一路辗转到首都德里。我们先后参访了莲花寺、胡马雍陵、印度议会大厦、印度门、泰姬陵、阿格拉红堡、法塔赫布尔西格里、维多利亚纪念馆、印度博物馆。
文化的力量生生不息,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璀璨的文化大放异彩,历史的烙印和宗教的色彩,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国家文化里强大的包容性。美丽的庙宇、雄伟的教堂、宏大的清真寺、香火旺盛的佛教寺庙等,无不体现建筑的独特宏伟与文化的源远流长,我们当然也要用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来面对世界,面对生活。
人世里一件最平凡的事物,也许是我们永远难以悉知的,即使微小如莲子,都有一套生命的大学问。
生命的一切成长,都需要时间。
对印度这个神奇国度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从印度回来的第55天,
想他们,
想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