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超实用的笔记tips,帮助你快速get有颜、有重点的学习笔记术!
在信息化、无纸化发展越来越迅速的当下,我自己还是更偏爱纸质笔记,而最想拥有的实用技能之一,莫过于做一份好笔记啦!
不过做笔记容易,做一份好笔记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记多了怕模糊重点,记少了又担心不够全面。所以今天呢,栗子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做笔记的方法,赶紧拿出小本本记下来吧!
01
我们为什么做不好笔记?
知识超过颅内认知:接收的知识信息不在我们储备信息的“记忆库”中,难以快速搭建出知识架构。
信息迭代速度过快:还没来得及消化刚了解的内容就被“灌输”了下一波信息,导致对于信息的分类、整合产生了迷茫。
记完等于“退休养老”:笔记写完以后就不再回看,记录的内容仅仅停留在本子上。
呈现形式单一:常规的白纸黑字记录,重点不明晰,还大大降低了复看的兴趣。
上面说的这4点,是不是有点似懂非懂的感觉呢?别慌!因为有问题的地方,就有神奇好点子的出现。
02
如何打造合适自己的笔记术?
我们所了解到的每一种笔记方法都各有千秋,也听过、看过很多关于笔记的方法论,但是当我们真正动笔的时候,就会发现好像和自己想象的,又有些不太一样啦。
俗话说的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嘛。跟着这3个步骤走,相信你很快就能拥有一套自己的学习笔记术啦!
(1)明确自己的需求
开始做笔记前,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做出来的这份笔记,用途是什么?”
错题集、学科重点、还是单纯的记录......看似简单的提问,却隐藏着你的“最佳匹配对象”,因为不同的需求它所对应的笔记本、笔记形式都是不一样的。
找到最能引起自己兴趣的记录方式,可以更有效的吸收重点。
(2)了解自己的喜好
需求明晰后,再认真留意一下自己喜欢什么。是白纸黑色的简洁风,还是带有色彩的涂鸦风;是整齐如板书的常规形式,还是有趣好玩的思维导图形式......
一份好的笔记内容,不在乎它做的有多好看、精细,而是制作这份笔记的你,在见到这份成品时能够一眼就看到自己想要的知识点。
(3)进行信息筛选、分层
动笔前先把接收到的各类信息在大脑中进行“过滤”,可以借鉴四象限、三只青蛙这类的时间管理原则,把这些信息按照轻重缓急分类。
集中注意力去关注那些需要关注的点,深度挖掘这个知识点背后的重难点。拿英语学习举例,可以先写上时态、然后是组合形式+例句+解释,最后还可以附上转换句型,这就是一份很清晰的语法笔记了。
如果做完这3步以后,你还是不能确定自己适合哪种笔记记录方法的话,不如尝试一下华为的这套管理体系原则,把自己当成一只小白鼠,做一下这个好玩的实验吧。
① 先僵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模仿开始,先了解明白别人是怎么做笔记的,去套用2-3套笔记模板,把要记录的内容填充进去。
② 后优化(掌握自我批判武器):这里分成两步走,先总结自己在使用笔记模板时遇到的问题,再根据自己的习惯去进行优化。
在这一阶段,我们可以明确自己适合哪一种笔记术,从而断舍离其他正在尝试的笔记方法。
③ 再固化(夯实管理平台):不断的去改良自己在用的这套笔记方法,并且根据学科内容、工作性质进行优化,真正的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当你真正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笔记方法时,一定会感到满足、幸福且自信的,因为这份成就感来源于你自己!
03
高效记录的小技巧
有的时候,在记笔记时使用一些有趣的小技巧,也许会大幅度的提升记录效率。
这里我根据网友们的发言,总结了一些方法论,其中还有关于学生党的学科记录部分,来看看有没有合适你的。
综合性技巧
写字工整,保持书写页面的干净。
实用比好看重要,不要为了追求美观而忘了使用目的。
用尽可能少的颜色进行标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妨试试花边带。
实事求是,根据不同内容的记忆需求调整版式和记录方法。
常备草稿纸,初次记录面面俱到,梳理重点后誊写到笔记本上。
遇到不懂的知识点,用铅笔在旁边用自己能一眼看懂的符号标注起来。
学科技巧
段与段之间留多点空隙,方便随时随地插入新增知识点。
重要的要点、难点记书上,相关错题尽可能的在对应知识点附近写下来。
每学完一个章节的内容,就使用思维导图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章节知识点用手动缩进、符号标注比序号12345更有用。
历史学习时,用时间轴的形式呈现事件进度,或是构建结构脉络帮助联想记忆。
理工科多抄概念和公式,搭配上简单的图表、例题更有助于理解。
好了,这次关于笔记的一些方法介绍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去匹配最适合自己的那份笔记记录方法。如果你觉得这次内容对你有帮助、有启发的话,别忘了告诉我哦~
下次想看关于学习、自我提升部分的哪些内容呢?记得后台留言悄悄说给我听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