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次笑声,
有多次哭声,
没有人提前离场。
没有读过原著小说。
看完电影最直观感觉有三点。
1. 人无法心安理得的去做错事,不论是对他人还是自己。因为究竟什么是“正确”,每个有自我意识的人,都知道。但是有力量去选择和执行“正确”,确实需要长期的学习。
2. 小范围的“善良”,不能替代“正确”。这两个概念在影片中的应用,产生了局限性的歧义。
3. 文字作品在内心情感的表达描述上容易胜过影视作品。但是这部影视作品的内心情感表达却给人反超文字作品的感觉(即便在我没有读过文字原著的情况下,仍然有这种感觉)。
奇迹男孩 Wonder,是高水平之作——高水平的细腻表演、叙事节奏的精准掌控、分镜头的恰到好处,内心情感的明确传达,自然流畅的叙事保留了一部分可贵的文字感,以情动人,自然而然。
几度落泪,五星推荐。表演的力量再加五颗星。
当然,也有不好——
“当面临着在正确与善良之间做选择时,请选择善良”——这句话是这部电影中唯一的一处不能接受的破绽。
首先,这句话预设“正确”和“善良”成了必须舍弃其一的对立局面,预设有些“正确”是“非善良”的,有些“善良”是“不正确”的。
再者,这个选择和童年时代的孩子们无关。孩子们可以在很多事情上,应用对“正确”和“善良”的理解做出判断。但事实是,在更多复杂的情况下,孩子们(甚至成人)的判断根本与事实无涉。
最后,这句话也是一个强加在事实之上的“伪定论”。它给出了一个看似可参照的标准,却没有对这个所谓标准的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论证。就是这一点,和整部影片“不迎合”的整体感完全脱离,生硬,并且非常明显。
(不好之处说完,这并不影响我给《奇迹男孩》双倍的五星)
再延伸几句。
我不清楚“善良是一种选择”这种谬误是从哪里流传开来的,但是至少我知道很多人坚定地信任这个说法。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这个说法最大的危害是,把一个高于判断的领域,降维到另外的层次。善良的等级是不应该和正确并列的。
如果你认为善良是一种选择,那么你不选择善良的时候,是什么?
善良没有任何标准。“选择”是“用”,而“善良”是“体”。
最后再假设一下,一种应用型的可能——当面临着在正确与善良之间做选择时,请选择正确的善良。因为如果这种冲突的选择出现了,那就证明不好的事情已经发生了。而在这种状况之下,正确的善良是让事情回到正轨的唯一方式。
当你无法选择“正确”(对自己的选择产生怀疑,并被这种念头折磨),只能说明——软弱。只有你自己可以终结这种折磨你的软弱。而可以激发个人终结自己的错误和软弱的社会环境,就是具有“正确的善良”的社会环境,就是自由的社会环境。
毕竟善良永远在发挥作用,尽管谁也不知道它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