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已然消逝的书店

尔雅书店旁边的渣打银行富贵了一段时间,又销声匿迹了,现在是一家琴行。相反,书店大玻璃后面那一堆堆的书高高摞起,倒显得朴素里透着厚重。渣打银行是从尔雅书店里辟出一块地方开起来的,想当初我还为此耿耿于怀,慨叹“知识就是力量”敌不过“金钱更有力量”。

在时间的长河里,书店的变迁不也是社会价值取向的缩影吗?

三十年前,推崇“知识就是财富”,那时候改革开放刚刚开始,读书改变命运几乎成了走向富足的必由之路。那时候的书店也各有特色,卖的书差别很大,全看老板的喜好。那时候我也才上初中,校门口就有一家书店,常常是下午一个多小时的大课间去的地方,书店还没有那种开放式的书架,冰冷的柜台把那个儒雅的世界与我隔开,还好,卖书的阿姨是我的邻居,于是就有了好多便利。静静的下午,坐在书店的一角,抱一本崭新的书,轻轻翻动一页页崭新的文字,阳光默默地陪着我走向远方。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真是莫大的享受!

再后来,上了大学,回到小城,发现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个新开的书店,里面卖的都是些很文艺的书,卖书的是个小伙子,还说这样安静地过完一生很好很惬意,改天还要扩展成一个可以喝咖啡喝茶的书吧,当时觉得真是绝妙的想法。曾一度梦想大学毕业后也开这样一家书店,糊口度日应该没问题吧。那时候中文系的同学一个个都在读整套整套的书,老五买了一整套莎士比亚全集,大家羡慕一顿;有人买了《管锥编》,大家啧啧赞叹、我印象中自己在他那儿买过里尔克的诗集……那时候读书很纯粹,只是为了丰富心灵。不像现在,致富营销正能量甚至佛学也都成了一步登天的“葵花宝典”。众人像没头苍蝇一样扎进书堆淘宝。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书店越来越少,一家家倒闭。尔雅能够支持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了。记得尔雅刚开的时候,惊喜坏了:第一,太近了。就在家门口,随时都可以去,有一个暑假几乎天天在那儿要待两个多小时。第二,太全了。我所有要看的书都有,已经有点儿西单图书大厦的意思了,麻雀虽小倒也五脏俱全。第三,不容易。安静大气,在闹市中找这么一个所在,直接提升城市品位。

唉,都成了往事,如烟散了。今天的尔雅减少了四分之一,让给了一个银行,后来又让给了琴行。还是这些“行”来钱快吧。读书,慢了点儿!不过再怎么着也还是喜欢书店的感觉,这儿的大人孩子都很安静,逡巡的目光总是那么明澈。特别喜欢这儿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学生们,觉得这才是读书人的样儿,跟奶茶店里、面皮粉馆之类的那些“祖国少年”相比真的不一样。我们的孩子太需要书本的熏陶了。

偶尔从我身边走过一对母子:

妈妈:你现在需要的是丰富心灵,这才是读书的目的。

儿子:我的精神世界我自己掌控,读什么书我自己挑。

妈妈:那也得听听我的建议啊!

儿子:我听了啊!你得尊重我的判断。

……

旁边的人都笑了。真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能和家长争执这个话题,而不是买什么衣服报什么补习班。我的几个朋友很默契地会一到假期无数次地带孩子去书店,一呆就是半天儿,这种熏陶是多么必要啊!

世风如此,可见一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汉代始有书店,称书肆。此外各朝代还有书林、书铺、书棚、书堂、书屋、书籍铺、书经籍铺等名称,它既刻书又卖书,这些名号...
    半墨先生阅读 4,322评论 6 19
  • 蒋辉~咨询主管~利他组 【日精进打卡第62天】 【知~学习】 《六项精进》2遍 共126遍 《大学》2遍 共132...
    xiaohuihui620阅读 789评论 0 0
  • 周围的 薄的 透明的 气泡 光下反射七彩 七彩汇成白光遗失在肉眼里 风刮来 相撞 嘣 一声巨响 原来是陌生人 风儿...
    桑黎墨阅读 871评论 0 0
  • 1.递归的使用 使用递归快速排序 2.关于递归上下文的测试 运行的结果如下:
    苏州运维开发阅读 1,527评论 0 0
  • 昨天早上去幼儿园前娃就跟我说要带红薯去接他,车上又说,还强调要带下车去,我都答应了。下午因为幼儿园前面的停车场扫描...
    小凡_134e阅读 74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