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掌心》,有人看权谋悬疑,有人看复仇除恶,有人看拉丝的姐妹情,有人看“智者不坠爱河”,却更嗑那“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的玻璃渣......而我,除了看每个老登都不顺眼,看哪儿哪儿都顺眼。
慕名去看了B站一个UP主的万字爆肝解读,从镜头语言到台词唱曲的背后寓意,我感觉我看了一个假的《掌心》,追到12集,光图一个看爽了,看了好几个大神解读,才发现,哦~原来《掌心》是这么看的......珠玉在前,不敢再谈剧的深度解读,就说一个最打动我的点吧。
《掌心》宣传得五花八门,但其实它有一个最特别的点,就是人。
最近这些年,我们的古装影视已经很久不曾聚焦普通人的悲欢喜乐了。无论是仙侠还是古偶,不管是什么题材,主人公不是仙君就是帝王世子,不是绝色就是贵女,芸芸众生如草芥,不过是他们历劫进阶的路人甲而已,生生死死都为他们予取予求。
《掌心》是带着批判去审视上位者,从立体的角度来刻画普通人的。郭义从一个志在青天的读书人到卖苦力的脚夫,见识了势力逼人,也常被拳脚加身,他心中郁郁,却也努力生存,“读圣贤书,行君子事”,无论从事什么行业,身处什么情境,从不曾磨灭心中的标尺。他不完美,但是比上位者更有人情味、更有操守,他也是胡生、元贺生、谷叔、顾清父母等等平民百姓的缩影。
配角如此,《掌心》主角更是。
女主角叶平安,她不是公候世家之女,她不是求娶者纷纷的倾城绝色。她是人人避之不及的“妖女”。
而她的出身,并没有流落民间的公主或千金来镀金,她的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医者,母亲是一个平凡的妇人,她,只是一个平常家庭里的孩子。如果人生没有拐迹,她也可能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妇人,或者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心医。她,就只是一个普通出身。
叶平安曾跟元少城探讨盐症之弊,她问元少城,如果到时候他登上了那高寒之位,眼里可还会看到得百姓疾苦?生于民间,长于民间,因为懂民生之艰,所以她的刀锋,从不指向百姓。哪怕她的医馆外经常被人砸门扔菜,动辄要赶她走,听到她的名字,装死的人都吓得跳起来,来求医的人都遮头掩面……她被众人苛责,可是,对他们,她却从无怨怼,她是来赎罪的,对这些在底层求生的人,她有些深切的怜悯。深陷在战争后遗症里的老兵,有狂躁症的郭义,被权贵折磨的黎歌,失魂症的老爹……她是真心的想要用她的心术帮他们解脱。可是,她也知道,他们的心病,是因为朝局之弊。她苦心谋划,以身为棋,向死高歌,不仅仅只是为了从御史案中解脱,更是用这微薄之躯换世人的一点平安。
叶平安的这点济世情怀藏在复仇之下,并不显露,元少城对邙沟贱民的责任与担当却是响当当的。
掌心的男主角元少城,他不是名门显赫之后,他不是万众瞩目的天之骄子。他是连寒门都不如的臭老鼠。父亲以自己的命做垫脚石,打赢了龙门赛,助他们兄弟脱离邙沟贱籍,他凭借在战场上搏杀的军功和官场上的苦心钻营,好不容易在这圣都有了立身之地。可是哪怕他成为了大理寺少卿,无论是杜梁还是礼氏或是梅党,都仍是把他当成手中的刀,言语中直白的鄙夷,神色中流露出的不屑,在他们眼里,他仍是邙沟臭水沟爬出来的老鼠,一辈子改不了的贱命。
已经锦衣华服、位高权重的元少城,他们尚且不放在眼里,更何况寻常百姓?他们或是权贵淫乐的工具,或是公子王孙博明聚望的手段,或是杀鸡儆猴的箭靶,或是敛财暴富的血库,从来就不是一条条活生生的人命。就像礼郡王轻蔑的那样,他们连跟他谈交易的立场都没有。
初看元少城,他只是一个毫无原则的野心家,为了权利不择手段的往上爬,可是越看越能懂他这个人物的厚度,他那么迫切的想要封王拜相,竟是想为这群贱民争一条出路,想让他们堂堂正正站到人前,不用再以命相搏只为一个做人的名分。他想让他们知道,他们本来就是人。
上位者为刀俎,百姓为鱼肉。如若天道无情,那总要有些人为这些血肉之躯奔走呐喊吧?!如果没有人为之发声,那人群中总要有人撑起他们的脊梁吧?!叶平安和元少城就是这样咬牙挺起的人,他们没有多伟大,他们只是不得已而为之。再也不愿意被踩在脚下,再也不愿意一生辛苦连口盐都吃不上,只能刮厕所的硝盐,再也不愿意被官商勾结打压,面对工人讨薪,却什么也不能说只能以死相逼……
《掌心》的镜头下,看似是在讲叶平安他们大开金手指的搏杀,可是背后都是大丰治下普通人的生存和挣扎。普通人的善恶、反复。普通人的抗争,带着血的抗争,以死为本的抗争。
可是,如果不是女帝需要用叶平安与元少城去撬动、打压礼氏与伍氏,他们两个哪怕拼死也无法出头。我为蚍蜉,亦想撼树;我为鼠辈,鼠可吞龙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