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苏格拉底式提问帮你评审测试需求

为什么逻辑能力强的测试人员看上去更有“大公司的范儿”?

领导说我逻辑混乱,测试工作没办法开展怎么办?

产品经理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这就是好的需求么?


11.png

1. 为什么逻辑能力强的测试人员看上去更有“大公司的范儿”?
根据一项调查,大公司HR在挑新人时,最看中的职业素质就是“逻辑能力”

那什么是逻辑能力呢?

职场上的逻辑能力可以分为观点总结能力(从材料到观点)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观点到语言),今天我们针对一个点来讨论——如何从逻辑上来评审产品经理给出的需求?

22.jpg

2 逻辑混乱的我应该如何去评审测试需求
从一个小的需求开始。

某天,产品经理告诉研发团队,在订票系统中,我们需要多增加一个能快速帮客户撤销他的订单的功能。

测试小白在纸上大大的写下一句话:撤销订单,okay,这就是我们要实现的新功能了对么?

那对应的测试需求是什么呢?

小白想到,哦,那多简单,不就撤销一下订单嘛,弄一个按钮,写上俩字“”撤销“”,点击确认,不出错就大功告成收工啦~~~

试比较下面三个人说的三组句子:

甲:销售额增加了10%,客单价平均增加了20%。

乙:随着客单价平均增加了20%,销售额增加了10%

丙:客单价平均增加了25%,而销售额仅增加了10%,说明新增客户呈下降的趋势。

一眼就能看出,这三句话的逻辑性一句比一句强。分析原因,甲只是说了两件事,乙点出了两件事的时间关系,而丙为两件事建立了新的因果关系。

即使丙结论是错误的,领导们也会觉得,这个年轻人只是缺点经验,重要的是肯动脑子。

为什么点明两件事的因果关系,在一家企业里如此重要呢?

因为大家都需要安全感,都想从过去的事情中,发现未来的方向。

我们常常说某人的逻辑性强,就是说他建立的这个因果关系,对未来的行为有指导意义,而逻辑性差则好相反,常常是这三个字:想当然。

3 如何避免想当然?
对付“想当然病”,最好的方法就是“苏格拉底式”的提问,就是把概念的内涵外延、概念与事实关系等等,一一问个明白,比如:

产品经理:需要多增加一个能快速帮客户撤销他的订单的功能

苏格拉底:客户需要撤销订单,这是为什么呢?
              定的产品不合适?数量选错了?运费给多了?其它不可描述的原因?
              在什么系统上撤销呢?网站上还是手机APP上?快速需要多快?。。。
              能在客户撤销订单的时候建议他重新生成一个新的订单么?

”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有四个方向:

第一是问本身,“这是什么”;

第二是往前多问几次“为什么”;

第三是往后多问几次“所以呢”;

第四是往两边多问几次“还有别的可能吗”。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用苏格拉底式提问的好处在于你在理清自己的头绪的同时也能更好的帮助产品经理整理出他的实际需求,减小之后因为考虑不全而引发的一系列需求变更。

4 产品经理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这就是好的需求么?
逻辑性是个大话题,很多人思考时,思路流畅,沟通起来,却前言不搭后语,这就是逻辑能力的第二个层面:沟通的逻辑性。

还有时候,我们明明感觉不对,竟无言以对,还是被人以强大的逻辑说服了,事后发现果然上了当,这就是逻辑的第二个话题:逻辑陷阱。

要避免掉坑的次数少一点的话,我们都应该从生活常识本身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就像麦肯锡方法中,“日常锻炼逻辑思维的7个习惯”:

  • 把问题的前提考虑得更具体些

  • 警惕大家一致的看法

  • 擅于联想到其他事情

  • 区分事实和想像

  • 多问“苏格拉底式”的问题

  • 小心那些抽象名词

  • 让嘴永远动得比脑子慢一拍(最重要的一点)

也许当我们一心想着用最快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时,问题的根源还在原地嘲笑我们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