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阶段性练习审题能力的培养

        从昨天的阶段性练习测试批改中,我发现很多老师花很多的时间引导小学生复习,在阶段性练习测评的批改中发现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忽视了小学生阶段性练习题目审题的有效指导。

        一、小学生在阶段性练习测试审题时存在的问题

        1.学生审题时不细心。有些孩子没有读题目要求或者是只读了一半的题目要求就开始下笔做题,例如有些题目要求后面会加个括号,里面有特别说明,或者是给了一些范例,有些孩子根本连看都不看就落笔做了起来。

        2.学生在做题时没有做到“心到”。他们也按老师的要求把题目要求读了三遍或是更多遍,但读题时做到了眼到、口到,唯独没有做到“心到”,没有经过大脑仔细思考,所读的内容怎会读明白呢?

        3.理解题意存在个体差异。有些孩子虽然读了题目要求,也确确实实进行了认真思考,但是因为理解能力较差,所以也会因为搞不懂题意而把题目做错。

        二、正确培养小学生做阶段性练习题审题能力及习惯

        1.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孩子学会“听题”。在整堂课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我们都会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要让孩子重复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样既检验了孩子们是否认真听讲,又训练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理解能力。重点还要让孩子们养成学会倾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曾经有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人有一半的时间在听,听是人们获取知识、与人交往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讲,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前提。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学会倾听。”而作为低年级的学生,正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期。

        2.在平时的练习中,引导学生学会“读题”。大部分的孩子做练习时只知道读题目要求,容易忽视怎样读题、审题,在平时的练习中,老师应该首先引导孩子读准题目要求,不能让孩子凭经验做题,对题目要求一扫而过。要做到读题时不添字、不漏字、不换字,认认真真地读懂题目。小学生没有默读的能力,应要求“字字出声读题慢”。其次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思想和含义。

        3.在老师多变的作业中,让学生学会“辨题”。每一位老师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和工作方式,老师在某些方面好像对孩子提出的学习要求是一成不变的,比如一直要求孩子在学习新课文之前要先认真预习等,这样的做法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但大多数学习要求还是灵活多变的,这有助于学生学会“辨题”。

        4.在丰富的课外阅读中,让小学生学会“解题”。孩子的年龄小,心智不成熟,知识水平低,所以读懂题目要求会有一定的难度。阅读能提升思考能力,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因素。课外阅读要加强,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

        小学生的阶段性练习题的审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捷径可走,只有在学生自己反复的练习、教师的分析指导中逐步养成。要让学生通过科学的方法,养成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