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第307/ 365天
今日阅读《思考,快与慢》
[美]丹尼尔·卡曼尼 著
胡晓娇 李爱民 向梦莹译
第4部分:选择与风险
第28章:公平性——经济交易的参照点。
一、人们通过厌恶损失这个概念将众多结果评估为得和失,而且损失显得比获得更突出。
1.人类的大脑和其他动物的大脑都包含一种机制,这种机制总会优先考虑不好的消息。我们对有威胁的信号反应要优先于对机遇信号的反应。
2.对纯粹象征性的威胁大脑的反应也很迅速。充满情绪的字眼会引起注意,而不好的字眼比好的字眼能更快的引起注意。对威胁的敏感性还会延伸到对自己强烈反对的那些意见陈述的处理上来。我们的大脑用不到1/4秒的时间就可以从一句话中识别出“威胁”的意味。
3.负面情绪在很多方面都可以战胜正面情况,而且损失厌恶是负面占优势的典型例子之一。
负面情绪、不负责任的父母和糟糕的反馈比好的情况更具影响力,而且人们处理坏信息时,比处理好信息时更彻底,我们会更在意避开负面的自我定义,而不是追求正面的自我定义,不好的印象和不好的模式比好的情况更容易形成,且不易消失。
一种稳健的关系需要良好的互动与不好互动的比例至少为5:1。我们都知道,也许一件事就会毁掉数年时间培养的友谊。
4.在很多情况下,好与坏之间的界限是种参照点,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而且依赖于当时的情况。
假设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来到乡村,偏巧又遇上大雨,而身上的衣服又不足以抵挡雨,衣服都湿透了,不巧的是冷风又起,这下真的是糟糕透顶了,就在你不知如何是好时,发现了一块大岩石可以暂时挡风避雨。这时你会体验到快乐。但是这种快乐感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不一会儿你就会在岩石后面冻得哆嗦起来。
二、目标就是参照点。
1.避免损失和获得利益的动机影响程度并不相同。
损失厌恶系数指的是两种动机的相对强度:我们想要规避损失的动机要强于获得利益的动机。参照点所关注的是现状,但它还会是将来的目标,即没有实现的目标就是种损失,超过了目标就是种所得。
2.人们在实现一个最接近的目标后,往往不再那么努力。
人们通常会设定一些短期目标,对于设定的目标会努力去实现,但并不是必须去超越。
能控制出租车司机努力程度的,是每天的收入目标。他们会遵循损失厌恶背后的逻辑:每天有固定目标的司机,会在客人少的日子(天气晴朗的时候)多干几个小时;在下雨天气里(在浑身湿透的客人巴望打到车的日子里)他们却早早回家。
高尔夫球的标准杆数对参照点给出了很好的说明。标准杆数给好球(而不是相当出色的球)提供了一个基准点。小鸟球(即低于标准杆的一击)即是所得,而超过标准杆的球则是种损失。研究发现,不论击球是易还是难,不管离球洞有多远,球员在击标准球而不是小鸟球时会更成功。运动员们在比赛中对超过标准杆的规避,显然会使他们对当前的任务格外关注。
三、我们为什么不愿意改变现状?
1. 在商务谈判中,避免损失的动机和获得收益的动机强度并不对称。
在商务谈判中,尤其是在对现有合同的重新商谈中,在典型的劳动商业和贸易或限制军备的国际谈判中,这种不对称是长期存在的一个特征。现有的条款确定了参照点,协议中任何方面拟定的变更都会被看成是一方对另一方做出的让步。损失厌恶会产生一种不对称,使得双方难以达成共识。你对我做出的让步是我的所得,但它们却是你的损失,损失使你产生的痛苦会比它们带给我的快乐更多。因此你对这种让步的价值,会比我赋予它的价值高。当然你对我做出的让步,也不会给予足够高的价值评价。对越来越小的蛋糕进行商讨非常困难,因为要将损失分配出去。
在讨价还价中,双方交换的信息都是想找到一个参照点并给对方提供一个锚定。
2.损失厌恶原则,解释了防御者成功的奥秘。
所有动物(包括人)都想有所得,但他们会更努力的避免有所失。在这样一个所有动物都想拥有自己地盘的世界中,拥有领地的动物受到对手的挑战时几乎总会获胜。同样的原理也能解释社会机构的改革问题,公司的“重组”和“调整”通常包括保护利益相关者的不追溯条款。
损失厌恶是一种强大而保守的力量,它偏爱机构和个人对当前生活的细小改变。这种保守主义作派使得我们在邻里间、婚姻中和工作中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是引力作用让我们的生命无限靠近参照点。
四、经济交易中的公平性。
公众评价商人、雇主以及房东的的交易行为公平性的基本原则是:当前的工资、价格或租金设定了一个参照点,不可违背这个参照点。如果有些公司将自身的损失强加给顾客或工人,使自己回到交易参照点,这样做是不公平的,除非这样做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
1公平性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不可利用市场的力量将损失强加给他人。
例如:有一家小型复印店,店里只有一位雇员,他在这里工作有6个月了,每小时赚20元,店里的生意还算景气,但当地一家工厂倒闭了,失业人数上升,现在其他小店里的雇佣的可靠员工工资都是每小时15元,工作量和复印店里的那位雇员的工作量相似,之后这家复印店店主也将其雇员的工资降到了15元。调查显示,有83%的人觉得这种行为不公平或很不公平。
2.公司有其自身的利益,即保持当前的收益。如果该公司面临损失的危险,也可以将损失转嫁给他人。
上面的例子如果稍微改变一下,就可以澄清雇主的责任,同样是在高失业率的地区,同样是一家盈利的商店,但情况却是现在的店员辞职了,雇主决定支付给新的雇员每小时15元的工资。这时73%的人觉得这种行为是可以接受的。这表明雇主并没有支付每小时20元的道德义务。这种权利是个人的:即使市场允许降低工资,雇员也有权利维持自己的工资。新雇员没有权利以之前雇员的工资做参考,而雇主可以降低其工资这样做不应该被看作不公平。
人们只会在公司利用权力违背于雇员或顾客间的非正式合同时,或者在公司为自身盈利而将损失强加给别人时才会表现出愤怒。根据经济公平性的原则我们应该找到区分遭人厌恶、应得到惩罚的行为和可接受行为之间的分界线。
违背了公平原则的雇主会受到生产力下降的惩罚,标价不合理的商人也会失去一部分销售市场。
3.损失厌恶和权力的影响远不止在金融交易中。
在法律决策中真正的损失和可预测的所得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在运输中丢失货物的商人可得到实际损失的赔偿,但损失的利润却不可能得到补偿。
我学到:
1.损失厌恶让人们将众多结果评估为得失,而且损失显得比获得更突出。
·我们对威胁的信号比对机遇的信息更为敏感。
·不好的字眼比好的字眼能更快地引起我们的注意。
·负面的情绪,糟糕的反馈比好的情况更具影响力。
·参照点是好与坏之间的界限,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而且依赖于当时的情况。
2.目标是参照点,我们往往实现一个接近的目标后就不再那么努力了。因为规避损失的动机要强于获得利益的动机,所以我们努力实现目标为了规避损失的愿望要强于超额完成目标为了获得利益的愿望。
3.我们不愿意做出改变,是因为我们把现状当做了参照点,一旦我们做出改变,势必会丧失我们现在的既得利益,因为厌恶损益,所以我们更愿意维持稳定的状态。
4.经济交易中也存在公平性。公司不能为自身利益而将损失强加给别人,也不能利用公司权利违背与雇员和顾客间的非正式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