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绩效教练》这本书里提到一个蛮有意思的案例。
作者惠特默博士曾开过一家体育俱乐部,教大家滑雪、打网球、开赛车等等。
因为教练的人数分布不均,滑雪教练多,网球教练少,于是他就让滑雪教练去教授网球课,滑雪教练推脱:“我不会打网球啊,这不行啊。”
惠特默鼓励他们说:“没关系,试试看呗,反正凑合着教一下,不要紧。”于是,滑雪教练硬着头皮开始教网球。
一个学期结束后,有趣的现象发生了:滑雪教练教出来的学员,居然比网球教练教出来学员打的还要好!
为什么滑雪教练不会打球,反而教的更好呢?
就是因为他们不会,所以他们说:“来,击球。”学员就“砰”的击了一球。
如果是网球教练,他会指导学员:“你应该这样握拍子,腰部力量不对,手肘用力。”
而因为滑雪教练不会打球,他就会问:“你觉得刚才打的怎么样?哪里做的不到位?”
学员回答:“我觉得,腰部扭动的方向不对,手腕还可以再用点力。”“很好,那么你调整一下,我们继续。”
看出这两种教学方式的区别了吧,网球教练因为经验丰富,他会直接了当的给出指导意见。
而滑雪教练因为不会打,他只能用不断提问的方式,引发学员自主的思考和调整。
同样有趣的事情发生在澳大利亚游泳队,训练出号称澳大利亚“鱼雷”——伊恩·索普的教练居然不会游泳!
有一次比赛,得了冠军后,大家一激动把教练扔进了游泳池,结果教练在水中不停的扑腾,喊救命。
这些“外行”的教练之所以教的更好,根源就在于:
前者不断给出意见,于是,将问题的责任背在了自己的身上。
而后者则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对方的思考,让问题的责任回归到学员自己身上。
沿着这个思路,惠特默博士开发出GROW模型,用一套问题,来快速激发对方心中把事情做好的动力。(此处按下不表,后文展开叙述)
人们都乐意做自己认为应该或者正确的事情,而不是别人告诉、建议或者命令他应该做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建议常常收效甚微的原因。
轻易给出一个建议,存在三个问题:
第一,会让事情的责任和结果变成你的。按照你的建议得到了不理想的结果,那么,你就会成为“背锅侠”,势必会受到埋怨。
第二,会打击做事者的积极和主动性。听从了你的意见,这件事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他都无所谓,因为那招是你出的。
第三,剥夺了对方的自主思考和成长的可能性。
这种提问式的教练方式,需要耐心,表面上看起来,没有直接给出建议的方式更高效。
但是从长远来看,它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对方的自我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则更有效。这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异曲同工。
下面,展开介绍一下惠特默博士发明的GROW模型,即四个步骤:
目标(goal)、现状(reality)、选择(option)和意愿(will)。
用这四招让对方认清现状,帮助他实现自我责任。
举个例子,怎么能让孩子一放学回到家,就主动完成作业,而不是拖到临睡前再突击呢?
第一步:帮助对方确定目标。
教练:“在学习上,你有什么目标吗?”
孩子:“每天的作业都能得A+,这样我就可以得到1个积分,攒够了30个积分就可以兑换礼物了。”
第二步:帮助对方认清现状。
教练:“现在呢?你每次都能得A+吗?”
孩子:“好久没得了,有时是A,有时是A-。”
教练:“为什么好久没得A+呢?”
孩子:“因为每天晚上都是急急忙忙写作业的,所以写的很潦草。
教练:“为什么每次作业都是急急忙忙完成的呢?”
孩子:“因为我总是在快睡觉的时候,才想起来还有作业没完成。”
第三步:激发对方思考,寻找选择。
教练:“你有什么好办法么?”
孩子:“我想,如果每天放学回到家,马上开始写作业的话,应该会写的更好一些。”
教练还可以追问:“还有其他的选择么?”
孩子:“我还可以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把作业写完。”
第四步:确认意愿。
教练:“你觉得哪天开始你的计划比较好呢?”
孩子:“今天就可以试一试。”
教练再次确认:“你还需要我们帮助和支持么?”
孩子:“在我学习的时候,最好不要总是进来给我送吃的。”
前两个步骤,帮助对方搞清楚自己的现状。后两个步骤,帮助对方建立起自我的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对话中不要轻易给出评判,教练要站在“超然”的视角,不要代入个人情绪、经验和判断,你只需要不断的提问,像“剥洋葱”一样,直至帮助对方自己找到答案,并且有意愿做出改变。
综上所述,成为一名“教练式”的管理者,必须具备4个要素:
第一,有耐心。不急于求成,把挖掘问题的主要责任交回到对方手中。
第二,不评判。对于任何回答都不能进行主观的评判。
第三,情绪稳定,客观抽离。不掺杂任何情感,始终保持冷静的态度。
第四,真诚。没有一条道路能通往“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
最后的话
在一次采访中,马云说:“我不懂技术,不会编程,直到现在我唯一能用电脑做的事情,就是收发邮件和浏览网页,仅此而已。”
但这并不妨碍马云成为市值千亿互联网公司的掌舵者。
同样,在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77岁高龄时,临危受命,出任濒临破产的日航公司CEO。
而此前他从未涉足过航空业,对业务可以说一窍不通。为此,很多人都担心他会晚节不保。
没想到,这个“门外汉”,只用了半年时间,就让日航扭亏为盈。第二年就创造了史无前例的1500亿利润。
毛主席曾说:“外行领导内行,这是一般的规律。”
这些“外行”通常都是知人心、懂人性,善于激发潜能的“教练”,进而才能成功的领导“内行”专家。
由此可见,只要掌握正确的管理方法,不懂业务,依然能成为卓有成效的领导者。
喜欢就分享给更多人吧
记得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