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公冶长第五——何以谓之文也

我是徐君宝,这是我的第651篇日记(2021年2月15日)。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文子的“文”的来源,是中国古代的谥法。简单一句话,就是一个人死后的定论。这是一件很慎重的事,只有中国历史文化才有的,连皇帝都逃不过谥法的褒贬。赵抃就是名臣,他最后退下来,回到家里,写了一首诗:“腰佩黄金已退藏,个中消息也寻常。世人欲识高斋老,只是柯村赵四郎。”黄金是指“黄金印”,铸印局用铜铸的。“腰佩黄金已退藏,是说退还了那个黄金印;“个中消息也寻常”,一生风云人物,其实很平常。“世人欲识高斋老”,他下来以后所住的地方叫高斋,想认识高斋的这个老头子,是何等人也。“只是柯村赵四郎”,其实还是当年住在柯村的赵老四啊!赵抃是如此平淡,如此平凡。所以一个最了不起的人,是最平凡的人。真正做到平凡,才是真了不起。而赵抃最后的谥号是“清献”。他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一生清正,到达这个程度是很难的。

陆放翁(陆游)诗中写到:“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管他的,死了就拉倒,老子死后,你要骂就骂吧!只要我现在活得舒服就对了。但是,谥法是中国文化的精神,这些东西仍然要恢复起来才对。

日本明治维新的重要人物之一——伊藤博文的名言:“计利应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这是吸收了中国文化的东西,就是地道的中国文化。现在年轻人,一谈就是考什么学校,找什么工作,为了待遇多少,为了求生活,这些事以前文化人不考虑的。现在这种现象,是文化精神的衰退,值得我们多加注意。

再看原文。魏国的大夫孔圉,死后谥作文。子贡问孔子“何以谓之文也?”一个人一生做人做事,要怎么样才能够称作“文”?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敏而好学”,越聪明越好学,为自己,为事业都好,这才是了不起的人物。“不耻下问”,比我不如的人,也要虚心向他请教求证。人要有自知之明,那样行就行,即使行了,以能问于不能,作为参考,这才叫能够集思广益。孔子说,一个人能够敏而好学,再加上不耻下问的谦逊,才符合“文”这个字的内涵。曾国藩的了不起,就是幕府中的人才多,他的智囊团组织大,第一流的人才都参加,大家的智慧变成他的智慧。


用学习成就每个人的梦想!陪伴一亿人终身学习!活成一束光,照亮一群人!

个人成长小挑战:1月31日-2月9日,十天不吃晚餐,计划顺延。今天完成小目标,已完成6/10。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