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成长的阶段都是大人主要负责照看,婴儿在中文或英文中不做孩子或人的单词,中文是婴儿;英文是baby。
婴儿的错全不在婴儿,人逐渐长大的过程中或摆脱对其他人的责怪,而有些人却仍然是婴儿状态的问责模式。
我既能熬夜又能早起,高中住校期间,室友一律睡得超晚,当然第二天起不来。平时6:30出门叫她们,有一天我起的很早,六点就出门了。结果她们都睡过了,来到教室后责问我“你怎么不叫我们起床?”弄的我很是自责。很多年后的今天,我才发觉,原来错不在我,在她们自己。正常人的自律作息都规律不了的同学,何谈其他方面?
后来工作了,同一团队的人肯定会抢功的,那些抢功的往往会夸大自己的能力而忽视其他人的能力。要是出错的话,抢功者肯定先推卸责任。
曾经看到一则笑话。一个儿媳刚做的米饭被岳父夸米饭香,她赶紧说是自己做的饭,不一会儿岳父吃饭吃到石子了,她赶紧说是大嫂淘的米。岳父又吃了碗底有点糊的米,儿媳又说是二嫂烧的锅。可见全家人得罪一通,自己却想在岳父前面邀功,这样的人肯定没啥大功劳,即使有功劳也是很小的。正如成熟的麦穗是成熟的深邃, 成熟地低头。
刚碰到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其实也不能算作老人,但她满头的银发让所有人都觉得她真的很操心、很苍老。她遇到事情了,肯定说儿媳没看好孩子,儿子没给孩子吃饱穿暖。家庭上下,事无巨细,一应过问。不苍老才怪。
比如孩子今天晚饭吃的有点多,她觉得肯定是儿媳上顿没给吃饱啊,于是家庭之中的口舌之争不免有几十分钟。天天在这样问责的家庭环境下,儿媳才30多点,天天川字眉紧缩,很少看到儿媳的笑容。可见这样的一个人对整个家庭的影响多大。
婴儿在0-6个月期间,跟母亲是你我不分的,全天寻找着母亲,也非常依赖母亲。但是六个月之后呢,母亲可以做些自己的事,婴儿在6个月之后开始逐步与母亲慢慢分离。如果这个阶段没过渡好,分开过早小于6个月,会让孩子生出很多不安和恐惧感;若分开过长大于6个月,孩子会非常非常依赖父母,像个袋鼠一样非常非常依赖母亲。
其次是家庭教养方式,人在人生头七年里,会犯各种错误,会无数次跌跤,会掉无数次勺子等等。因为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才知道什么是对。但是大人常常在孩子没有尝到对的感受之前,责骂周围的人或物,导致孩子也会学着长辈的语气去“教训”起父母。作为长者,明显是界限不清;作为孩子,没有摆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父母在其中的调节仿佛是润滑油一般,调和家庭人员中的各种关系和各种问题。
孩子在一步步成长过程中,努力学着自问和反思,错在哪?在我,怎么改?仔细想想肯定会有一个出口。那个出口就是解铃还须系铃人的自己,而不是怪别人。怪别人的问责方式是小baby的做事方式,我们成长了,也应一步步学着自己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