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是从家里的彩色电视机上看到了他出演的《仙剑奇侠传》,彼时的他鲜衣怒马,仗剑天涯,我想那年里,无数的80和90后都记住了这个初出茅庐便锋芒毕露的少年,他以令人惊艳的古装扮相,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古装美少年”,大侠“李逍遥”这个角色,成就了他事业的巅峰。
一炮而红后,关于他的新闻报道便开始铺天盖地而来了,那个时候,网络环境不发达,信息传递不及时,在收音机里听到他的消息时,会停留在那个频道里静静聆听;在娱乐小报上看到他的报道时,会细细阅读;在杂志刊物上看到他的照片,会小心翼翼地剪下来夹放在笔记本里;看到有他歌曲的卡带会购买,把他的海报贴的满墙都是....就算心里默默地关注着这个少年,对他的喜欢也透露着内敛和克制,或许那个年代的人追星,大抵都是这种状态。
高中时候窝在学校的小书店里,在一本刊物上看到了有关他的长篇专访和报道,对这个家伙的人生有了大致的了解,荧幕上他的身影,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紧接着,“中国传奇题材电视剧最佳男演员”、“最受大学生喜爱电视剧男演员”、“内地最受欢迎男演员”、“亚洲最具人气演员奖”,数不胜数的奖项接踵而来,鲜花和赞美一时覆盖了他,他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偶像巨星,再后来,他彻底地红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他。
伴随着升学的压力,对他的关注也越来越少,无意间听同学说起,他出了一起很严重的车祸,左脸受伤严重,演艺事业很可能受到影响,当时的唏嘘不已,也很快被繁重的课业冲击得烟消云散。
后来上了大学,对他的关注更少了,据说他又演了好几部古装新剧,我粗略地扫过几眼,兴趣实在不大,看来看去,始终觉得他还是没有摆脱“李逍遥”这个标签,那个角色成就了他,也束缚了他,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再刻意地去关注他的消息了。
对他的印象从最初的惊艳,再到中间的遗忘,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我算不上他的粉丝。但在琅琊版里,他完美地还原了原著中“梅长苏”这个角色,所以我对他路人转粉了。我开始去翻他以前的新闻,知道他为了摆脱身上“李逍遥”这个标签,婉言谢绝了很多古装剧和偶像剧的邀约,他一直在尝试拓宽自己的戏路,在风华正茂的年纪,选择以“舞台话剧”来重新锻炼自己的演技,试图让自己从偶像派向实力派转型,大家可以看到,他确实做到了。
感觉琅琊版中梅长苏的角色完全是为胡歌量身打造,他与梅长苏的命运如此相似,都曾经历生死从“地狱归来”,都曾“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车祸让胡歌的心境受到了正面的影响,他开始对生死有了思考,他学会了用身体的每个细胞,不遗余力地诠释着每个角色。
以前提起胡歌,大家就想到李逍遥,一个长相俊俏的偶像派;现在提起胡歌,想到的该是梅长苏,一个名副其实的实力派。在大家都以为胡歌会背负着李逍遥这个标签,很难再超越的时候,他超越了自己,也成功的甩掉了偶像这个包袱。
在浮躁虚华的娱乐圈,靠绯闻、靠炒作搏出位的现象屡见不鲜。还有多少人愿意心无旁骛地去练演技、演话剧?在这个看脸的时代,他明明靠颜值就可以在娱乐圈混得风生水起,但他不愿拘泥于此。有人说,胡歌这几年是在“用生命转型”,明明是古装小王子,却在古装偶像剧最“圈粉”的两年里选择离开,不断到不熟悉的新领域里尝试突破,他的这种态度就很让人赞赏。
没错,这的确是个看脸的时代,但并不是个只认脸的世界,颜值高确实是一块行之有效的开门砖,但它真的是一张万能无阻的通行证吗?你有没有用心,有没有认真在投入,观众还是能分辨得出来的?如今已经“霸屏”的胡歌告诉我们,认真做事的人总会得到尊重,努力工作的人总不会被辜负。
我不追星,但我尊敬认真做事,努力付出的人,从大悲大落中,又能够重新站起来的人才是思想和行动上真正的“巨人”, 所谓过去那些痛苦的经历,放下之前是伤痕,放下后便是勋章,时间会给出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