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

2018年,我进入网校,接触了心理学。心理学,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在我们当地,大家对心理学不重视,还存在着谈“心理学色变”的现象。当时,几个朋友听说我学习心理学,都投来异样的目光,甚至一个领导当面问我:“是不是心理有问题的人才学心理学呀?是不是学心理学都是不健康的人呢?”我听了不置可否,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尴尬地回答道:“我只是增加一份学习的内容,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处”,其实当时我也很迷茫,不知道进入这个网校学习心理学结果会是什么。但网校的办学理念“用心灵温暖心灵,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激起我学习的欲望。渐渐的,通过网校学习,我发现自己成长了,特别是在我的工作中,我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懂得如何运用儿童的心理来看待孩子,真是受益匪浅。

心理学,可以让多人拥有幸福。学习了心理学,我知道了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孩子的朋友,在平等的关系中,教师是幼儿的伙伴,使幼儿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放松,让他生活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气氛中,在这气氛中,让幼儿充分的活动,获得表达自己欲望和能力的机会。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主动和幼儿沟通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尊重幼儿,作为朋友坐下来与幼儿谈心,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这些说来容易的话,做起来却很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包括幼儿自己的权利,所以做什么都不要强制幼儿去做,可以引导幼儿去做。教师以亲切的话语,关心他们喜欢做什么,需要什么。这样既拉近了师生关系,又使我们目标得以实施。我曾看过这样一一个案例,这本身是很普通的-件事情,站在幼儿的立场上看问题,经过深入的沟通,最终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这件事讲的是:在某个幼儿园,新学期开始时,在新来的一批幼儿当中 ,有几个幼儿有不爱睡午觉的习惯,针对这一-情况,老师想了一个办法,把他们的床都靠墙放,午睡时就让那几个幼儿面朝墙睡。老师觉得,这样一方面孩子的注意力不容易分散,另方面还可以阻止他们与其他小朋友说话。没想到不到一个星期这种方案就失败了。有一天,午餐散步活动结束后,老师正带幼儿走向睡眠室。突然,一个叫欣欣的幼儿跑到老师面前说:“老师,您别让我对着墙睡觉了好吗?我对着墙睡觉心里难受。”当时老师愣了,弯腰抱起她说:“那好吧,老师不让你对着墙睡觉了。”他听了老师的话很高兴,还把这件事告诉了身边的小朋友。看到欣欣的举动,老师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晚上回家后,这个老师在想白天孩子说的话。于是她做了一次试验,把家里的床搬到靠墙的一边,然后侧身对着墙躺下。这时她才感觉到真得很不舒服!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感。顺着墙往上看,那墙显得很高很高,而且像是要倒下来,于是心里就更加不舒服了。原来是这样的感觉,并意识到自己真是大错特错了!第二天,老师早早来到幼儿园,把那几个不爱睡觉的孩子的床,全部搬离了那面高高的墙,重新摆好。后来这位老师又想了许多的办法,比如,通过创编故事、诗歌,给他们讲睡午觉的好处和不睡午觉的坏处,让他们听些舒缓的摇篮曲,并自制-些小奖杯,奖给睡午觉时表现好的孩子等,对帮助那几个孩子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很有效。读完这个案例至今都让我受益匪浅,使我真正意识到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你都应设身处地的多替孩子想一下。在老师看来,孩子午睡有益健康,所以我们就想尽一切办法让幼儿人睡,甚至有时也像那位老师一样,让不爱睡午觉的小朋友对着墙午睡,为的是免得孩子们之间互相干扰,大家的午睡也就都有了保证。这种方法虽然符合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减少刺激,从而较快的使孩子进人睡眠状态,这似乎是个好主意,可是我们却没有想一想我们的“方法”是否给幼儿带来了心理上的其他方面刺激,使孩子产生心理压力。就像文中所说,欣欣对老师说:“心里很难受。”才引起老师的反思,老师自己试着像欣欣一样对着墙睡觉,才发现真是很不舒服,用眼睛顺着墙壁往上看,觉得墙体好高好高,像是墙壁要朝自己倒下来一样,心里觉得难受极了。大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欣欣是幼儿园里的一个小孩呢?其实心理上承受的压力,不知要比大人大多少倍呢!有时也许孩子会想:为什么其他小朋友都不这样.而我却一定要这样!他们会把这看成老师的惩罚,一想起受惩罚心里更不是滋味。她越想越难受越想越害怕,又怎能把事情做的如你所愿呢?也会感到自己被老师从小朋友的群体中分离出来,无依无靠,我们成人往意识不到,但是,在孩子的心中,他觉得自己成了离群的孤雁,觉得自己独立无援,孤独没有安全感。然而安全感对幼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应当用儿童的心理来看待孩子,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但这哪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事呢?因为心理学,心理学可以让我们做到。一起来吧,我们一起来学习心理学,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为自己、为他人、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一起学习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