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著名的禅宗公案,经幡迎着风飘动,是风动?还是幡动?两个沙弥起了争执,路过的六祖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二位的心在动”。的确,心念生则万物随之而动,左右你情绪的不是他人,而是你自己的所思所想,很多烦恼大抵源于此,纠缠其中只会拖累你的人生。
当你遭遇不公平对待时,当你苛责自己时,你是否过于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是否过于害怕别人不尊重你?是否过于恐惧失败或出丑?如果你的回答都是YES,那么他人完全可以操控你的情感和行为,烦躁,生气,抑郁和过度的内疚表明你的情绪总会被他人左右。
那么就请你放下这些内心的纠缠,放下他人的左右,生命是属于自己的,本应当由自我来决定。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是一本很实用的自助心理学书籍,作者阿尔伯特•埃利斯是著名的心理学家,也是理性情绪疗法(REBT)的创始人,是超越弗洛伊德(排在第三位)的著名心理学家,在美国和加拿大,他被公认为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应用心理学家第二名。埃利斯创立了对咨询和治疗领域影响极大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一,当情绪来临,我们应当选择理性思考
研究表明,只要活着人们就会处在思考,感觉和行动中。这些都和我们的情绪息息相关,思考,感觉和行动,任何一种可以主导我们情绪。
作者所揭示的理性情绪疗法俗称ABC疗法,可以帮助人们从烦躁,生气,抑郁和过度的内疚这4种情绪中解脱出来 。
ABC疗法让我们看清了为何会有这4种情绪的出现。A代表我们日常中具体遇到的人或事(诱发性事件),这些事人或事能刺激到我们。B代表你对诱发性事件的看法。C代表感受和行为。我们通常都认为是一个诱发性的事件导致我们的感受和行为,其实是我们对诱发性事件的看法导致我们的感受和行为。也就是说在A处发生的事是否真实并不重要,你在B处的所思所想才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在C处的感觉和行动。
二,非理性信念让人们失去自我
人们坚持某些非理性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会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我们内心让人牵着鼻子走的三种病态思维方式。
1:恐怖化(过度的担心,把事情想的特别严重,太多对“万一”的担心);
2:应该化(我如果没有那样就好了;我应该做得更好);
3:合理化(任何情况都行,没事儿,一切无需努力,习得性无助)
把事情恐怖化、应该化和合理化是三大逼我们就范的主要方式,它们不仅使我们无法有效应对困难局面,而且还将我们搞得很狼狈。我们象木偶在操纵大师面前束手无策,不过,我们也可以学会翻越自己心中的那座山,也可以学会不被牵着鼻子走!
三,掌控非理性情绪的4个步骤
当情绪来临时,有办法去调节和控制,运用一下的句式就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我想要……”
“我宁可要……”
“我更喜欢……”
“如果……就更好了”。
这些帮我们用把专注点放在自己身上的语言时,听上去都很简单,实际能量很大。
同时按照埃利斯给的理性思维训练的四个步骤,去调解自身的非理性情绪,刻意练习之后,你会发现自己你是情绪管控大师。
第一步:针对当下发生的事情,思考我的感受和行动哪些是恰当的?那些是不恰当的?
第二步:我有哪些非理性思考方式致使我过分烦躁、生气、抑郁或愧疚?从自己、他人、当下情形三方面思考。
第三步:我如何挑战和对抗自己的非理性信条?
第四步:我可以用何种更佳之选来替代我的非理性思考方式。
这样对自己所倡导的,就很快身体力行地执行起来。第四种类型的思考,会让你的思考结果以更佳之选形式出现。
四,我们应当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面对困境,面对不如意事,我们是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每个人是有选择的自由,我们是有选择的权利的。我们可以选择不要陷入不良情绪中,不要让消极的意念压迫我们。不良的情绪除了伤人、误事,对于解决问题、改变困境来说是一点帮助都没有的。只有调整好我们自己的情,我们才能拥有正常的思维能力,我们才可以去思考:怎么样做才能让事情变得更好,怎么样去改变才能让事情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学会改变情绪,把这些情绪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受制于人和事,关注自己,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从而获取完全的内在自由。就能过上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甚至高强度的生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