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我们都应努力去追我们内心的风筝。
在读这篇小说的过程中,我在心痛的同时感到的是涓涓流水般从未间断的温暖。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是哈桑对阿米尔说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其实我觉得这句话翻译成英文读起来会更有深情款款的味道:“For you , a thousand times over . ”。
要问我最喜欢的人物,我回答不出来,因为书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让我欣赏不已的地方。但是,如果有人要让我说出仅仅一个最让我动容的人物,那必定是哈桑。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吧——哈桑简直完美。
哈桑,这个所谓的“哈扎拉人”,他是那么的纯真和善良,他时常单纯得让我心疼,也总是善良到让我无地自容,而我在逐渐认识哈桑的过程中,愈来愈喜欢上这个纯良得如无暇的玉石的男孩。我想天使的孩子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哈桑是个追风筝的好手,而他本人就是一面承载着真善美的风筝,在阿富汗的天空中随和风而动,场景柔美可爱。这只风筝,也成了成年后踏上自我救赎之路的阿米尔所毕生追逐的东西……
我爱哈桑,我太爱这个可爱的少年了,我觉得我也在追逐他。他最让我心醉神迷的一个地方,就是在阿米尔少爷开始为即将开始的斗风筝比赛感到气馁害怕时,他的一个优雅无比的动作。
“他微笑:‘没有鬼怪。’”
“‘你确定?’”
“他闭上眼睛,点点头。”
他闭上眼睛,点点头。
在那一刻,我看见一个“中国娃娃似的”哈扎拉男孩,衣着朴素,手中紧握风筝筒,站在他的小主人——他自己认为的“朋友”身边,面对主人的害怕和不安时,轻轻闭眼,轻轻 微笑,冬日早晨的阳光打在他的脸庞上,让他的面部和煦得温暖可人。实在是太美好了,真是个拥有美丽心灵的哈扎拉小男生!
哈桑是全书的主角——至少在我的心目中。有了他,阿米尔少爷才最终读懂自己的父亲、读懂自己的人生;有了他,阿米尔的爸爸才带着深深的内疚将善行撒播在广袤的喀布尔之上,成为慈悲之人;有了他,他的儿子索拉博才那么善良可爱又勇敢正直;有了他,法里德才理解了阿米尔并在战乱的背景中和阿米尔成为难友,建立真挚温暖的友情……有了他,阿富汗的寸草寸土以及百姓黎民在我的心目中都是那么性格鲜明且亲切可爱;有了他,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舒服的荡涤。
《追风筝的人》绝不是悲情故事,而是一个温情满满的故事。自始至终,故事情节坎坷不平,读之揪心不已。但我从未在读的过程中感到过一丝绝望。我想悲剧的最高境界就是暖从悲中来吧,而这本书就让我始终都饱含希望,让我深刻体味到人性的至恶与至美。而至恶在书中终为至美所败,余下的是萦绕在我心中的温柔的至美的体验。
让我们也和阿米尔一起,不懈地追自己那心中的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