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关于之前在007的23班群里关于“股/币市价格及趋势是否可以被预测”的讨论,对于战友提出的各种见解,我虽然也发表了自己的理解和表述,但这几天在学习得到内容时,又发现可以刷新自己对这方面认知的东西。要不停地打磨各种概念,这样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才不会被模糊的概念所困扰,才能不断地提高“选对”的准确率。本着“重要的概念值得反复琢磨”的原则,自己便将这些新知整理了出来:
市场有效 VS 市场无效
1. 关于信息
在信息论里,信息的定义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如果对一个事物,我们不知道其确切具体状态,但却知道它有几种可能性时,其可能性种类越多,不确定性越大。不确定性越大的事物,经过我们的理解和消化,最终被确定和知道了,这即我们从中得到了越多的信息,也即信息量越大(即独立单位“熵”越大)。因此,熵、不确定性和信息量,这三者可以用同一个数值来形容。所以,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说,描述事物的信息,事物的不确定性(可能性)越大,则此信息的信息量越大。
放到市场上,信息可以分为历史信息(成效量、股份等)、公布信息(新闻、财报等)和内幕消息(一些未公开交易等)。
2. 我们争论的是什么?
之前群战友们争论的论点是“市场价格是否可预测”,这其实正是“市场是否是有效的”(或者说“市场有效悖论”)争论的焦点。这个悖论正是一切金融理论的基石,也是金融学当中“理性学派”和“行为学派”的分界线。
先说明2个概念:
- 市场有效: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的已有信息。因此,此后价格的变化,就只能是由未知的新信息来驱动的
- 市场无效:价格并未包含所有已公开的信息,因此,如果能知道一些还未公开的信息,则可以更多的了解价格的变化情况
这稍微有点违反我们的直觉:“价格不能预测”,恰恰是市场有效的证明和标识;而”价格可以预测“,却正是说明市场是无效的(因为竟然可以通过历史数据来预判未来,这说明历史中一些信息还未被公开)
用例子来说明,比如开车走一条路非常堵,那么如果换另外的路,结果会如何呢?
- 所有的路都堵:这说明市场有效,即市场上没有钱是可以让你白白去捡的
- 有的路不堵:这就说明了市场是无效的(即使是“有时”),如果你足够聪慧(且运气不错),找到了一条不堵的路,即相当于挣到了一笔较容易赚的钱
3. 两种对立的诺贝尔经济奖学说
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是,201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有两人同时分享获奖,但是让人在意地是,这两人的观点竟然是完全相反的!这两种观点,正是尤金法玛支持的有效市场说,和罗伯特希勒所支持的无效市场说。并且,双方都有大量的研究论据,来支持各自的观点。那么,到底是哪一方正确呢?其实,既然他们都获了奖,说明他们都是有一定正确性的。
有效无效之间是可以动态转化的
决定市场是否有效的机制,涉及到了市场不完全有效原理。这个原理说的是市场变得有效的过程,其实就是大家不停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去寻找交易机会的过程。
拿华尔街的精英们来说,倘若市场完全有效,就是完全没有获利机会,那么精英们无利可图,只好都去休假。可是当所有人都这么做之后,就没有人来搜集和分析信息,那么资产的价格就不知道该对什么来做出反应了。在这个时候,去度假的精英们就会回来,继续搜集和处理信息,并积极进行投资,此时价格就会又能”反应已有信息“。
有利润可图的交易机会,正是促使人们努力进行信息收集的动力。在市场里找利润,就像在沙滩上捡好看的贝壳。当很多人都去捡时,沙滩上的贝壳会越来越少,直到少至大家都渐渐离开;但是,当大部分人都离开之后,新的潮汐就会来临,再次带来很多美丽的贝壳,少数人可以先感觉到潮汐的来临,于是抢先一步,捡了大量的贝壳,后来这个消息传开,大家又都渐渐涌上沙滩,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循环。所以,沙滩上的贝壳,或者说市场上的利润,不可能完全没有,也不可能一直很多,而总是随着参与者的多少而动态变化的。
对于自己投资的参考意义
既然市场是高度竞争和高度有效的,那么市场也就不会有太多那么容易得到的盈利机会。
做好定位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目标盈利占比,定位在一个普通的水平,那么我们只需要跟着大盘、跟着大的经济趋势投资,顺水乘舟即可;而如果想获得更高的收益,那么就要做好投入更多精力去发掘更有用的信息的准备,或者把投资交给更专业的人士来进行,这样做,才能搭上快艇,超越一般人的小舟,但同时,也增加了事故甚至是翻船的风险。
深刻思考
在这种市场情况下,如果发现了一个投资机会,一定要反复的思考琢磨:别人有没有发现这么一个投资机会?我所了解的信息到底时效性如何?已经有多少人知道了这个信息?如果已经有太多人知道,那么这很可能不是一个机会,而只是一个陷阱。
写在最后
有效市场的悖论,从某种程度来看,其实正像咱们中国的阴阳理论。正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此消彼长,阴阳并济。我的理解是:没有一种理论是适用于所有情况的。最重要的是,你可以用自己总结出的理论,在某种情况下指导自己实践成功,也就是在市场上获得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