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小二去你叔叔家玩儿去,看到你堂弟屋里有一排像是装着饮料的瓶子,小二以为是饮料就打开其中一瓶喝了一口,液到口中才发现不是饮料而是一股尿馊味。把俺小二恶心坏了,娃娃地就哭起来了……”
这是前几天在和母亲讨论二叔家情况的时候,母亲提到的一次带我小二侄女去二叔家串门时所经历的事儿。
我有些愕然,堂弟竟然懒散的连去一趟厕所的功夫都省却了……
二叔和我父亲一样,也和千千万万个村里人一样,都是千千万万个农民工中的一员。他们的根深扎于农村,而命却消耗泯灭于远离乡土的亭宇楼台之间。
一砖一瓦把自己的青春、把自己的青年、把自己的中年甚至是晚年都挥洒在繁华都市处,同亲人聚少离多付出汗与血的代价垒筑起繁华都市的广厦千万间。
一切的一切、付出的付出,皆是为了远在家乡一年也说不上几句话的两个儿子。希望自己的两个儿子能够相对富足的长大。别人家孩子能上学,自家孩子也能够上学;别人家孩子能够吃香的喝辣的,自家孩子也能够吃香的喝辣的;别人家孩子该结婚的时候,自家的孩子也能够结婚……
如此的日子、如此的分离、如此的希冀,一季又一季、一年有一年,似不经意间二叔的儿子们也都长大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
长大后的堂弟是何状态呢?用“懒到家了”来形容是再贴切不过了。跟着村里农民工出去搬砖挣钱嫌弃太累,走了不到一个月就偷着跑回家了;跟着年轻人去电子厂上班,最长好像也没有到两个月就回来了;去城市里送外卖吧,没送三天好像也回来了……
工作是如此的不认真,上班是如此的不正干。身边的人又是怎么对待他的呢?从他刚进入社会开始,周边的亲戚朋友邻居等好多人都热心的帮助过他,相互拖朋友托关系帮助他介绍了一份又一份工作,而他呢?在一份又一份工作中不负责任的逃回家中,致使一份有一份的工作介绍人热心而介绍、失望而结束。
慢慢的,随着对自己工作不负责任的累积,随着一个又一个热心的工作介绍人对其行为的失望,热心友善的亲戚朋友和乡邻都不再介绍工作给他了。
而他现在什么样的状态呢?说起来可真是痛心疾首啊,已经二十四五岁的年龄,一年有四个季节,而他综合起来得有至少3个季节赖在家中不工作、不出门,赖在家中的他基本上也不会帮父母干农活,更不会帮父母干一点家务。不工作、不干活还天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吃贵的,不吃差的。
如此的日子,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不知不觉已经好些年过去了,可真是“年年有今朝,岁岁有今日”的另类写照啊。
本是贫家人,生是富贵病。吃喝好玩乐,挣钱远避之。钱从何处来,父母血汗出。
父母是劳苦的父母,虽不是富足人家,却也心甘情愿竭尽自己的血与汗,来让自己的孩子过上自己所能供给的最好日子。
但是孩子呢,虽然是出身于苦命贫家,但是从小过的却从来都是衣食无忧的生活。
只是,物质虽衣食无忧的长大了,但人格上却从来都是贫瘠的土壤,以至于长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哎!万物发展自有因果,有因终究会结果,有果也必然有因。
只是似堂弟的这种因果,终究还是有些让人感慨万千。无心为恶,却得恶果:有心为善,亦难逃恶果。
一切的一切等怪谁呢?
怪堂弟从小不争气吗?可他争气与不争气的人格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怪他的父母不会教孩子吗?可他的父母关于教孩子的认知也就那么些东西,他们也在竭尽他们的所能去给自己孩子他们身为最好的东西。
这是一个小问题,也是一个大问题。但愿我们都能够思考下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且想一想站在自己的角度,“我能够切实的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