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无知

理性无知

20世纪时机器的广泛使用,让人们产生了会不会被其取而代之的焦虑;而到了21世纪,人们焦虑的是,低知识人群拥有了“麦当劳式知识”(使用各类应用程序的方法),看起来过得也不错。无论你知道哪些专业知识,云端都已经存储了,而且更新速度比你快,检索知识的速度也比你快。在这样的时代,大脑里记忆了多少知识还重要吗?

这个问题不仅困惑着普罗大众,也困惑着教育界。该不该让孩子们继续保持一定的事实性知识的记忆量?毕竟一个学习者只有掌握一定事实,才会对自己欠缺多少心中有数。1987年,弗吉尼亚大学教授赫施出版了一部名为《文化素养: 每个美国人都应该知道的东西》的畅销书,其中就列出了一份“基础知识清单”;2013年,美国的共同核心课程标准也对学校每个年级该教到什么进行了规范。尽管如此,民众对常识性知识的掌握程度却让人大跌眼镜。

尤其是“千禧一代”,即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至2000年前后的人群,他们是靠复制维基百科来做作业,并且经常被《每日秀》等综艺节目轰炸的一代人,缺乏常识的现象在他们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50%以上的千禧一代答不出谁发明了电报、蒸汽船、收音机或者留声机,谁提出地球绕着太阳转动,谁揭示了闪电也是一种电,又是谁提出了相对论;被问到《白鲸记》是谁写的,纽约州的州府是哪里,他们的大脑一片空白。

2015年,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得出结论,尽管美国年轻一代有着比从前历代人都更高的教育水平,但平均而言,他们在文史、计算和技术等环境优越的条件下,解决问题的技能都较弱。同样令人担忧的是,美国成年人的文史和计算技能都呈下降趋势。

公众对这些报告的反应既惊讶,又“理性”,毕竟很多不知道相对论的人照样拿到了文凭,找到了高薪的工作,所以知不知道那些知识又能怎样呢?经济学家安东尼·唐斯就曾提出疑问:如果为获取某种知识付出的努力并不能收到回报,为什么还要费劲去学呢?

这真是一个为无知开脱的黄金时代,也是一个理性无知的黄金时代。你如果说,想知道什么信息随时都可以上网查,但如果你没有观点,没有思想呢?总不能谷歌一个吧?互联网带来的危机之一,就是它很有可能会让我们陷入“元无知”的状态,即达克效应所表达的那样:意识不到自己无知的状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电影海蒂与爷爷# 老师在课堂上问:你们长大后想做什么?牧羊人的儿子回答:放更多的羊。铁匠的儿子回答:传承爸爸的事...
    张妞爱码字阅读 2,967评论 1 2
  • 小粟,今天表现很乖哈。麻麻今天还是懒懒的,眯了好大觉。今天麻麻单位吃了鱼香肉丝,拌花菜和萝卜丝丸子,主食吃了糖饼和...
    hattori阅读 903评论 0 3
  • 一谈起健康,我们往往想到的是不生病。 但是我认为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更为重要,财富健康,思想健康。作为企业...
    我在成长11阅读 1,124评论 0 1
  • SEOer不能只当井底之蛙 常听段位高的人分享优化技巧,才好任督二脉打通进阶高端优化师。就像昨日牛遇草司令分享的「...
    Zeeseven阅读 3,030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