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女儿们因她们的母亲而美丽,并且幸福。
生命降临于我们身上,显而易见来自于我们的母亲。因此我们如何接受我们的母亲,就如何接受我们的生命。我们指责母亲什么,我们就在指责我们的生命什么。回避母亲的人,就在回避生命。因此生命首先要在我们与母亲的关系中获得成功。
成功接受母亲赠予我们的,就是我们自身成功与获得财富的钥匙。对母亲赠予的爱感到失望是因为我们所期待的要超过实际可能得到的。这时对母亲深深的怜悯会向我们袭来,因为让人失望的爱会转换成拒绝甚至死亡的愿望。
与母亲早年间的分离痛苦和没有她的无助,以及我们如此需要却无法去到他身边的绝望,会导致我们在内在做出一个决定:我放弃她、我只能靠我自己、我与她保持距离,我躲开她……
第一次短暂分离:孩子三岁半,我陪父亲赶夜车去南京看病,第一次没带他回家。晚饭后儿子趴在老公的摩托车油箱上,伸出手来跟我再见,一句话也没说。五天的分离,通过两次电话,第一个,儿子说:“我不想你,我要吃饭,88。”第二个,儿子说:“妈妈我要去接你。”一出火车站,就看到骑在老公脖子上的儿子,儿子扑到我怀里的时候又哭又笑,牵着我的裙子寸步不离。那天晚上,儿子很早就在我床上睡着了,一动不动。老公悄悄告诉我,不一定真的睡了,我走那天儿子蒙着毛巾被也睡的很早很快,老公悄悄打开毛巾被,发现儿子满脸是泪。
儿子六岁那一年,工作关系晚上经常加班,每每回到家儿子已经睡了,早上赶班车走的时候,儿子还没起来。超负荷的熬,我发烧了,儿子跟着爸爸来医院陪我输液,儿子乖乖的坐在我身边说:“妈妈,你天天打针好不好,我打针的时候你也打针行不行?”儿子对奶奶说:“我是男子汉,可我晚上一个人还是很害怕。”原因是爸爸接到电话要去接晚归的妈妈。他要求奶奶不能告诉爸爸他害怕,他担心的是爸爸不接妈妈,妈妈也会害怕。
儿子念小学三年级,我工作调整终于可以去接儿子放学了,第三天一早,儿子提了一个要求:“妈妈,下午能不能到姥姥家这边的路口接我?”问及为什么,他说:“这边的同学没见过我的妈妈啊”。
也许就是儿时一次次不得已的分离,导致了儿子叛逆期的强烈反应。回忆我那几年的痛苦无助悲愤失望,想必幼年的儿子也是这样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