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不止一次听说过这样一句话:
“要么去旅行,要么去读书,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对此,这几日,我有着非常强烈的认同感!
看过我文章的朋友应该能够发现,我当前的生活节奏非常快。作为一个二胎妈妈,我不是在工作,就是在照顾家庭以及孩子的日常生活。
放松,对我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每天能抽出一点点属于自己的时间已经非常难得。我母亲虽然来帮我料理家务,但是因为她身体不好,加之对孩子的日常起居缺乏了解和照料的习惯,所以大部分的时候我仍然不得不去料理非常多的生活琐事,以至于我的可自行支配时间更加地被缩减。
在这种忙碌中,我非常渴望放松。旅行是不可能的,谁叫我目前正处于忙碌的人生阶段呢?因而,阅读成了我特别在意而且尽力抽取零散时间去践行的为数不多的休闲方式。
我想自己是十分幸运的。我在这时候看到了《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本书。这其实是一本哲学书!
我曾在自己的文章里不止一次提到过这本书。想来,是到了需要我好好聊聊它带给我的收获的时候了。
一直以来,我都对哲学非常着迷。从心理学到哲学,从来都不遥远。
但是,我曾经对哲学有一些误解。我发现哲学是非常人所能涉及的领域。
一来,普通人很难通过哲学研究给生活提供变现能力,带来财富上的满足。二来,研究哲学在我看来多少有些天马行空,也并不实用。
我同意很多科技的发明和创造起源于哲学的思考:像是牛顿思考苹果落地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笛卡尔在写他的哲学书籍《方法论》的时候,思考的灵光把他引上了解析几何的路……
但是,正如我非常喜欢的哲学家叔本华,其实也包括笛卡尔这些哲学家,在他们所处的年代,都是属于比较富裕的家庭里的孩子。
因此,我也有很长时间认为哲学是一群吃饱了没事干的人才会去反复琢磨的东西。当然,现在看来是我太过于无知了。
说到这里,顺便说一个题外话,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本命悉达多,也是迦毗罗卫的太子,出身富贵。
我甚至有时候会想,佛道禅宗和哲学,似乎是时代让这样的人中蛟龙出现,并且肩负着拯救世人于水火的大任。
我曾想,贫穷的人吃了上顿没下顿,哪还有脑子去思考哲学呢?有一点时间都是在琢磨如何去吃饱进而怎么样更好地生活,哪有精力去考虑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呢?
因此,我曾觉得哲学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虽然我会不自觉地被它吸引,想要一步步靠近。但是内心总有一个声音在提醒我:“离它远点,那不是你能去触及的东西!”
于是我就这样左右摇摆,不停拉扯……
直到读了《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本书。我发现,哲学也可以如此靠近生活。并且,我们如今的生活也可以说是“哲学”思考造就的结果。它就像冥冥中的神明,一直在给我们提供指引!
我更靠近心中的“道”了。因此,我非常热烈地想要和周围的人去分享。
首先,特别直接的收获就是我在阅读时产生的那种仿佛置身于骑摩托车旅行的境况之中的感受!当真是有十分雀跃的,想要跃跃欲试的冲动!
其次,我读懂了“焦虑”。
其实,我是属于性格上特别雷厉风行的那种人。之前做过很多不同的工作尝试。我曾做过服装印花,是自己关起门来研究出来的,没有请教别人帮助;也曾经在思考了一天之后决定开一家台球馆然后花了十几天时间就选好地址买好器材做好了装修开张;还曾为了买卖港美股专门跑到香港砸了不少钱买保险开设海外银行账户……这种事太多了,现在回过头去看,都是给自己的冲动交的学费,不免汗颜!
也因此,在经历了这些事之后,这几年,我渐渐地发现了自己很容易就会在害怕一件事可能做不好的时候,产生逃避的心理,并且生出特别焦虑的感觉。表现在行为上就是会出现所谓的懒惰。
于是,当我在书中读到了“懒惰”的解释,我竟然在看到这些文字的后一天就把拖延了近两个月想要依赖先生帮忙处理的海外保险变更问题一个电话加一个快递轻松地解决了,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而我,也战胜了因为不自信而造成的内心的那种无力感和恐惧感!
再次,作者对于“良质”的思考引发了我的共鸣。
我曾经花六年时间学习心理学,然后转而研究术数,后来发现自己是追寻的“大道”。但是,一直以来,我不愿意承认的是,其实关于“道”的概念我一直都是模糊不清的。只是隐隐约约想要向它靠近。
而这本书试图通过“良质”的讨论给出我们的生活更加明确的目标。我也跟随作者的思路去试图了解柏拉图的浪漫主义和亚里士多德的古典主义,在艺术和科技的二元论之外追寻那个叫“良质”的一元,也就是“道”的问题。也因此,我产生了一种和作者的思想同频共振的感觉。
如今,通过阅读的天梯,我又拨开了一层雾,走在与潜在的内心追求更加靠近的路上,而这,使我兴奋不已!
阅读,真的带给我太多收获!
不过,我也需要承认的一点就是,阅读是非常个人的事情。
能够引起你共鸣的东西或许在别人那里完全激不起一点情绪的浪花。因为每个人所处的思想频率是不同的,阅读喜好自然也不同!
不过,我在做的,不就是通过文字寻找同频的人吗?
这样想想,去分享,并且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又何乐而不为呢?
写在后面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是佛法修行的六度。
而这六度之中,布施是排在首当其冲的位置,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南怀瑾先生曾说,拿衣服钱财等送给别人是外布施,而把自己的烦恼完全清净掉,是内布施,能给人以精神上的,乃至生命上的安慰和支持,是无畏布施。
而我则希望:
和大家在文字上相遇的时候,能够做到收获解脱自己烦恼的内布施的同时收获给别人带来精神上支持的无畏布施!
共勉!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请帮忙点个赞和关注。
也可以分享给你的朋友们,邀请他们一起来看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