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假期到现在只写了一篇文章,我知道,写作和任何事情一样,如果懈怠了,长时间不写,就更懒得动笔了,其实很多时候也在努力寻找素材,努力地去想应该写点什么,但好像越想写越感觉没什么可写的了。
这个年龄的内耗也使得我们对生活越来越失去敏锐,很多现象都见怪不怪了,很多感受钝化了,失去了发现与感受的乐趣与愿望,更多的想随大流认定“平淡是真”。
这个年龄真的是挺耗人的。孩子的工作、房子、婚姻都是眼前需要操心的事,当然有一句老话:儿孙自有儿孙福。意思是孩子的事应该更多地由孩子去自主,父母不用去过多的干涉与操心,而且很多时候操心也没用。是的,这话没错,可我们这一代人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几乎是每个父母的全部,他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都会成为我们开心与忧虑的因由,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洒脱地说一句不操心何其难啊。
父母也真的是在一天天老去,对他们健康的忧虑也在一天天的增加。望着他们苍白的头发,日渐无神的双目,曾经对生活的硬气一点点散去,越来越无助,脸上越来越无了神采。开始恐惧失去他们,失去这个世间最厚重的依托。
干了几十年的工作也越来越缺少了动力。曾经对工作也非常热爱并为之努力过。自己是一个按部就班的保守主义者,对生活无更多的宏伟设想与奢望,工作就是自己的一份无比重要的责任。但教研工作无比考验人的学识与能力,自认这方面先天不足,能力有限,一直以来并无“可圈可点”之处,而且教学相长,我们工作的对象是老师,在这个处处急功近利的大环境下,要求老师静下心来一心一意研究教学也是有点强人所难。既无成就可自勉,也无外力可自励,无力无助剩尴尬。
这个年龄自身的健康也逐渐在受到挑战,这样或那样的身体问题开始显现,健康状况进入多事之秋,出点状况既不必如临大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人生过半,如履薄冰。
说了半天,内耗自己的还是这些生活“俗事”,是的,俗人俗事难以超脱。
也许对于生活触角广阔的人来说这些都不是事,可对于小地小家的人来说,这些几乎就是生活的全部。
越是一直以来用力生活的人,到了这个阶段越易生烦恼吧?因为我们以前所有用力的结果,此时开始逐步显现,而结果无论怎样,我们都不会满足,都觉得配不上曾经的希望,这也许是人性使然。
而我们要做的是在其间寻找平衡,也许这个平衡很难,也许这个平衡仅是一种念想,境随心转,念头变了,很多也就随着变了,一花一世界,一念一菩提。
慢慢地我们终究会意识到,生活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认“怂”的过程,也是接受从希望到现实的过程。不和自己较劲,不和生活较劲,随时准备着和周围的一切握手言和。
因为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不断萌生新的希望,既要接受秋至叶飘零的无奈,更要向往春来花自青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