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的孩子在游泳馆学游泳,游泳班结束之后十日内,可以凭学员卡优惠办卡。同事知道我经常游泳,将学员卡给了我。我平时没空,周末才有时间去。
上周日下午,四十度的高温,豆爸加班,我在犹豫是坐公交车还是骑电动车去办卡,顺便去离游泳馆大概一公里左右的图书馆借书。最后还是恐惧烈日的淫威,决定骑电动车去,骑车多少有点风,脚不用接触地表温度很高的柏油路面,且规划好路线:先去图书馆,再去游泳馆。
那天下午温度的确高,太阳是不是累了,躲进云层里休息了。一路上,电动车行驶时产生的丝丝缕缕的风,并没觉得特别炎热。行驶的方向正确,路都是随机的,看红绿灯,顺着绿灯骑,拐至文化路后一路向东。
文化路两边种的法国梧桐,可能是年龄不够,两边的树枝还没能互相交叉形成树盖。经历着高温,顶上的树叶在打卷枯萎飘落。因为高温,路上几乎没有什么车或行人,偶尔有家长带着孩子去上兴趣班,或是送外卖的小哥。文化中路边上有小学和初中,是小城人们趋之若鹜的好学校,周边的房子便是所谓的学区房。学区房催生的是房产中介,无聊的我,一边慢慢骑,一边数着学校对面的房产中介,短短的五六百米,居然有近五十家房产中介,让我非常震惊,这还没算学校旁边的。
半个小时不到,我到了图书馆,图书馆人应该不少,非机动车停车场都停满了车,我见缝插针停好车。一如既往地刷门铃码,显示绿码,测温正常后,我上了二楼成人借阅室。借阅室里座无虚席,有的人坐在窗边台阶上看书。我先去还书,再准备借书。
还好书,没有直接去书架边上选书,而是在图书借阅机边,翻看推车上别人还回来的书,还真翻到了两本感兴趣的书,一本是日本有关退休的书,一本是作者写的自家宠物狗的书。
我借的书不会固定类型,看到感兴趣的就借回家看。但极少借小说,因为小说很容易看入迷,越看越想看,以至于会影响睡眠。我去新书架上、图书馆做的推荐展台上翻看,专业性强的书和教育类的书偏多,但还是找到一本有关“整理”类的书,讲的是不同血型的人的整理习惯也会不一样,勾起了我的兴致。我去了植物种植的书架,自从借了本兔毛爹写的有关园艺生活故事的书之后,总想借有关植物种植故事的书。但书架上如何种多肉或阳台种菜等实用类的书居多,故事类的我已经看过,没有借成,有点失望。
去图书馆另一边,想借本散文就离开。站在放满各类散文的书架前,耳朵边一直有“哏哏哏”的刺耳的声音,可能是某个空调坏了。被这个噪声干扰着,心神不宁,最后随手拿了本书。这时,我发现书架里面,靠窗的台阶上,坐着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一直捧着一本书在看。刺耳的声音对他来说似乎不存在。这才是爱书读书该有的样子吧。
我去借阅机上办理图书借阅,书放上去,没反应。叫来工作人员,她说我借阅证里有借阅的书,放上去的书超限了。显示图书证信息的屏幕太暗,我凑近细看,有本没还的书。我赶紧撤了本书,借阅成功。剩下的书用另一张证再借。
借好书,去骑电动车。停放车的地方居然有阵阵凉风袭来,看天空有乌云,是不是要下雨了?骑车下雨会不方便,但心里还是期盼着下雨,雨会带走些暑气吧。但等我骑电动车离开图书馆,去游泳馆办了卡,再骑回家,将近一个小时,还是没有雨的影子。后来看朋友圈,原来雨的确来过小城,落在了城东面的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