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刚之气”给教育视角思考
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教育部回复注重“阳刚之气”培养,让
“阳刚之气”成为了热门词语。关于阳刚之气的理解,查阅百度百科,“阳刚之气多用来形容男士的行为举止,阳刚不能单纯理解为像男性一样,而应该是男性所具备的突出的、优秀的性格和品质,如自信、坚强、勇敢、果断、大方、关爱等,这些都是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生存必不可少的优良品质。”
近几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呈现出一种“阴盛阳衰”的局面。一个班级的前十名,几乎都是女生占领。学校举行的各种文体活动,女生表现尤为突出,就连体育比赛,男生都没有优势可言。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可以从四个层面分析:
自身层面。据心理学研究,童年期的女生的智力发展速度快,学习动机强。这让男孩子在童年期的学习中就处于劣势。从幼儿园开始就关注成绩,成绩让男孩子一直处于积累自卑的过程,丧失了自信等很多优秀的品质。随着年级的上升,很多男生就变得内向或者唯唯诺诺。
家庭层面。家长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就是“优秀的女孩子”。家长会无形中把培养男孩子变成培养女孩子的模式。而且很多家长眼中只有成绩,根本没有性别教育的意识。家长的眼中,无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成绩是最重要的。家长喜欢听话的孩子,喜欢乖孩子,喜欢懂事的孩子。为了讨好家人,男孩子们一个个变成家长眼中的好孩子。男性的阳刚之气早已荡然无存。更重要的是,父亲们忙于家庭生计,根本没有时间陪孩子学习,陪孩子成长。很多的男孩子就没有和父亲玩过一次。
学校层面。学校为了升学成绩,压缩学生的所有活动,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还有,学校以为学生安全着想,学生在校园内没有任何的激烈的运动,校园都看不到奔跑的孩子。男孩子的阳刚之气就被学校扼杀掉了。升学压力加大,为了能够竞争中获得更多的筹码,男孩子的大多数时间奔波在各种补习班。
社会层面。网络游戏的盛行,孩子的生活枯燥无味,学习压力的加大,让大多数男孩子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在虚拟环境中展现男性的阳光之气。他们一个个在虚拟空间夜以继日的拼杀,把现实社会中缺失的阳刚之气在虚拟空间中满足。
笔者认为,阳刚之气不仅是身体的强壮,更应该是精神世界的阳刚之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
放手。阳刚之气,不仅是体魄的强健,更是优秀品质的体现。所有优秀的品质的形成,不是依靠说教能够形成,而是需要在活动中,在处理事情中慢慢形成。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多创造一些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锻炼优秀的品质。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碰到问题,放手让孩子去解决,不要越俎代庖,剥夺了孩子的优秀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机。只有放手,才能淬炼男孩子的优秀品质,让男孩子有阳刚之气。
陪伴。无论父亲多忙,一定要抽时间带着孩子做一些有挑战意义的活动,让孩子从父亲身上看到男人的阳刚之气。父亲可以一月选择陪着孩子打一次篮球,或踢一场足球,或进行一次越野比赛或一次爬山比赛等等,让孩子看到父亲的力量。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一定不能够缺席。
欣赏。应试教育,让家长的实现过渡关注成绩,忽视性别教育的差异,让男孩子很难得到欣赏。因此,作为家长,及时肯定孩子的任何进步,尤其是孩子的自信,让男孩子抬起头,是阳刚之气的第一步。学会欣赏孩子,让孩子变得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