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优雅,我脑海中最先浮出的记忆,并不是哪位美女俊男,而是一位老者。
那还是我上中学的时候,学校门口有一间收发室,无论冬夏,都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在里面值班。夏天的早上我去学校晨练,看见他也在操场上一招一式地打太极,等我跑完步,他也练完了,坐在门口休息,手里端着一个剔透的玻璃罐子,里面是刚泡好的碧绿的新茶。他总是穿着一尘不染的白布褂,而褂子上的盘扣,竟然是他自己动手做的。
晚上下了晚自习,我推着自行车路过收发室,从窗口看进去,老人正在暖黄的灯光下有模有样地练书法。窗台上整整齐齐地摆着很多柳条编织的盒子,里面分门别类地放着老师和学生的信件。这些盒子都是老人手工编织的,用来装信,好像信封上都沾染了春天的气息。
当时我说不出老人有什么魅力,只觉得他跟别人有点不同,腰杆特别直,衣着特别整洁,屋子里有很多别致的工艺品,写一手漂亮的字,说话轻声慢语,态度可亲。现在我明白了,老人之所以显得与众不同,是因为他活得特别优雅。
你见不到他对顽皮的学生厉声喝呼,也见不到他为什么事愁眉苦脸。他的时间,似乎都用来打太极拳,做手工,练书法,读泛黄的竖版书。在书声琅琅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个老人,似乎时光都变得静美悠远了。
不管一个人是杰出还是普通,是悠闲还是忙碌,我觉得,始终在生活中保持一种优雅的姿态,才是顶级的人生。
有一个朋友曾经与我争执过,她说没钱没闲的人,拿什么来优雅?被生活压力压得快垮了,凭什么优雅?
她拿自己举例,加班一整夜,早上饥肠辘辘,煮一包泡面当早餐,被泡面的热气一蒸,闻到自己脸上没有卸妆的化妆品隔夜的香味,才想起还没洗脸。她说她也想睡一个好觉,早晨坐在餐桌边喝杯新鲜果汁,听听音乐翻翻报纸,舒舒服服地吃顿早餐。她也不愿意像个陀螺一样,脚不沾地地转个不停,无奈是生活所迫嘛!
偶尔的忙乱谁都会有,但如果这样的状态成了常态,就得反思一下了:为什么把日子过成了这样,是想永远像个陀螺一样转下去,无暇停下来休息一会儿,还是找找原因,想想办法把自己的生活改善、优化一下?
每个人都有过优雅生活的能力。能不能优雅,是自我意愿的选择。
如果非要说,我没有时间到咖啡馆坐两个小时,捏着小杯子喝喝咖啡看看街景,或者没钱去趟丽江,穿一身民族风在客栈的小院里晒晒太阳逗逗猫,我的生活就优雅不起来了。那只能说,你对优雅的理解太狭义了。
真正的优雅应该来自心智。无论过什么样的生活,只要没有抗拒、没有纠结,在自己的生活中享受着一份安然和平静,并且尚有心力去感受着四季轮回、花开花谢,就是一份很不错的日子了。而现代人有大多的压力和竞争,有太多的欲望和挣扎,也习惯了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难得放松,也因此错失了优雅。
所以,要拥有优雅的姿态,首先要学会放松下来,把生活中无用的繁枝缛节尽量剔除掉,简单地生活。一般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简单、越纯粹,生活中的目标越单纯,杂念越少,生活就越幸福。
走近优雅有一条最近最简单的途径,那就是阅读。黄庭坚曾经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说出了读书的真味精髓。有的人,就造物主创造的他们的这些“毛坯”而言,是平淡无奇甚至毫无魅力的,然而,阅读却让他们宛如新生,虽然身材和面孔都没有变,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都重要的东西,叫做“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读书人那种浑然天成的优雅气质,不是一个低俗的人能够比得了的。
所谓优雅,不需要花多少钱,用多少时间,去过多么小资的生活。如果没有时间报一个芭蕾班,那就在上下班路上多一点步行时间,尽量让自己保持健美的身材;没有时间去美容院,没有钱买高档的化妆品和时装,总可以在家里做做皮肤护理工作,尽量搭配好衣服的款式和颜色,出门的时候撑一把伞,让肌肤免受紫外线的荼毒;戒掉不良的嗜好,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让自己更健康清新,拥有神清气爽的宜人状态;培养一个业余爱好,闲暇的时候看一场电影,读读书,把房间整理得整洁舒适……这些,很容易做到吧?
ELLE中国版的主编晓雪写过一本书,名字就叫《优雅》,她在书里说:“而事实上,做到以上这些都不困难,你只需要:对自己的脸、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心,勤快一点点,就真可以成为一个优雅的人。”。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