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 是F是在高中就认识的好基友,即使上了大学后两人分别在不同的城市读书,依然经常联系,互相分享一些大学的经历。
但是F上的是重点大学,自己又肯努力,常常参加一些社会实践,甚至在大三的时候就自己开始了创业,所以积累了不少人脉。她的创业项目很成功,算是同龄人里最出色的那一批。很多公司里的老总或者资深的HR知道她最近在找实习,都争着抢着要帮她内推。
而小A是在一所普通的大学里读书,虽然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但是却很少走出校园去做一些尝试,由于学校一般,也没能有什么比较好的资源或是机会,快毕业了简历上也没什么东西可写。暑期实习的简历投出去了几十份,竟如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复。
小A知道F在大学里风风火火的,也知道她根本不愁找不到实习。在每次打电话的时候,听到F大谈阔谈她的项目、她的创业艰辛,她都不敢回话——生怕一开口就暴露了自己其实什么都听不懂。
最近一次聊天,小A听到F又拒绝了一家大公司的offer,不禁怒由心生——自己拿着热脸去贴一个个冷屁股,好朋友竟然一次又一次地将机会拒之门外,为什么她就不能想想,我还找不到实习呢,就算她不要也可以跟人家推荐一下我啊!
”你怎么都不帮帮我啊,你还是不是我最好的朋友了!“
F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好像被“绑架”了,“友情绑架”。
其实F不是没想过要向别人推荐小A的,只是那些比较知名的公司,对学历是有要求的,必须是985重点高校,就算不是重点学校毕业,他们对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和实习经历是非常看重的,而偏偏小A连最低的门槛都过不了。
F试图解释,但显而易见,小A已经听不进去了。她现在脑子里只剩下闺蜜的冷眼旁观,见死不救云云。
“你还是不是我的好朋友了啊”,每每听到这样的话,我都感觉头皮发麻,浑身不舒服。这个世界上,除了生你养你的父母,没有谁有义务对你好。友情绑架?Excuse me?你是不是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
门槛之所以存在,是在告诉人们,适者才有资格生存——因为对于有能力的人而言,这不过是扇门,而对于平庸之辈,那就是道槛!都说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那自然也不会有永远的人脉资源,唯一靠得住的就是自己的本事。遇到困难了,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靠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拼命回想,自己是不是认识什么牛逼的人可以帮忙。
所谓的人脉,所谓的资源,那是你最后的底牌。而聪明的人,是不会在一开始就把自己的底牌亮出来的。
最近刚开了一个号,主要是想熟悉一下新媒体运营的模式,以备不时之需;同时也满足一下自己的文艺情怀,可以与他人分享一些自己的想法。
我的一个闺蜜也是做公众号的,不同的是,她凭着自己多年的写作经验,现在已经是拥有十几万粉丝的大V。各种广告大单纷至沓来,她早已实现了经济独立。
很多朋友都劝我,天哪,你身边有这么一个大神,她随随便便帮你推荐一下你的粉丝都能增长个几十倍。放着这么好的资源不用,你是不是傻啊?
我当然知道和她互推可以帮我省掉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问题是,我的粉丝数连她的零头都不到,她凭什么和我互推啊!
“但是你们是好朋友啊!”
朋友间,交情再深,也不要忘了人情。
交朋友讲究“势均力敌”。尽管再怎么不愿意承认,交朋友的本质,就是一个各取所需的过程,或是寻求情感上的共鸣,或是谋求利益上的共享。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与友情本身也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只是这一切,要基于一个前提——你们之间的交换关系是对等的。
一旦天平出现了明显的倾斜,你们之间谈的就不再是交情,而是人情了。
而这个世界上,最扯不清的,就是欠别人人情。
什么好朋友间不用谈欠人情,都是扯淡!千万不要轻易考验你们的友谊——再怎么坚固的友情,都经不起刻意的考验。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我们俩之间谁跟谁啊,你跟我说什么谢谢!
于是很多人就天真地以为朋友帮助自己都是理所当然的。
事实是,别人跟你说“不用客气”,那是他在跟你客气;而你要是真的不客气了,那就是不要脸了。
前些日子我看了史蒂芬·柯维写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提到的关于人际交往的见解,我深以为然。
人际交往这点事,就像是两个人间的情感账户。一味地支出而没有任何投入,早晚是要透支的。而一旦你俩的情感账户透支了,剩下的就是黑名单。即使是穿着同一裤衩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也千万别高看了这段感情,更别浪费了这份情感——随随便便就让利益与你们的友情挂钩,那你就要有勇气承担最后“人财两失”的风险。
别让感情沦为你获取利益的筹码,那是在辜负和亵渎你们之间的情谊;如非必要,也千万别轻易将感情和利益挂钩,那是在走钢丝,让你们间的情谊随时接受利益冲突的威胁和考验;如果很不幸,二者已经挂钩,那请记得,至少让你们的情感账户保持收支平衡。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