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角的雨珠坠进青石板缝时,我总想起老家门前的那条河。春汛时它涨得满满当当,裹挟着泥沙奔涌;枯水季又浅下去,露出圆滚滚的鹅卵石,阳光晒得石头发烫,赤脚踩上去,能听见河底细沙簌簌流动的声响。生活大抵也是这样,从不是一成不变的模样,却在起起落落里,藏着最本真的律动。
生活的河,载着烟火气缓缓流。清晨的厨房最是热闹,铁锅烧得冒烟,倒上油,“滋啦”一声下去的是昨夜泡好的黄豆,翻炒间豆香漫出来,混着蒸锅冒起的米香,把整个屋子都熏得暖融融的。母亲系着蓝布围裙,在灶台前转来转去,时不时喊一句“帮我递个盘子”,父亲坐在餐桌旁剥蒜,蒜瓣的辛辣混着话家常的絮叨,成了一天里最安稳的开场白。这样的时刻,没有波澜壮阔,却像河水漫过鹅卵石的温柔,一点点浸润着日子的肌理。
也有湍急处。孩子突然发烧的深夜,抱着他往医院跑,冷风灌进衣领,脚下的路磕磕绊绊,怀里的小身子烫得像团火,心也跟着揪成一团。挂号、缴费、输液,看着药水一滴滴落进孩子血管里,直到天快亮时他安稳睡去,才发现手心全是汗,后背却凉透了。那时觉得日子像被扔进漩涡,晕头转向,可等孩子退烧后笑着递来一颗糖,又忽然觉得,再急的浪头,也终会有平缓下来的时刻。就像河里的石头,被急流冲刷得没了棱角,却也因此变得温润,能稳稳托住过河的人。
生活的河,藏着意想不到的景致。某天加班晚归,走在空无一人的小巷,路灯把影子拉得老长,忽然听见墙根处有蛐蛐在叫,细碎的鸣声里,竟觉出几分诗意。蹲下来听了会儿,看月光顺着墙缝淌下来,在地上铺成薄薄的银霜,白天的烦躁就像被露水打湿的尘埃,悄悄落定了。原来日子从不是只有奔波,偶尔停下来,能看见墙角的野草开着极小的花,能闻见晚风吹来的桂香,这些细碎的美好,就像河底的金沙,不留意时沉在深处,用心了,才能发现它们的闪光。
慢慢学会跟着河水的节奏走。不再为错过早班车而懊恼,改坐下一班时,恰好遇见许久未见的老同学;不再为计划被打乱而生气,换条路走,反而发现了更美的风景。就像撑船的人,不会和风浪较劲,只顺着水流调整方向,反倒能走得更远。有次去赶火车,眼看要迟到,慌慌张张跑过路口,却在红灯前被拦住,看着旁边卖早点的阿姨慢悠悠地给包子折褶,忽然就松了口气——晚几分钟又如何?日子又不是只有赶火车这一件事。
如今再看门前的河,依然是那副不急不躁的模样。春来看柳絮飘进水里,夏来听蛙鸣绕着芦苇,秋来捡被风吹落的野果扔进河心,冬来看冰层下隐约的水流。它从不说什么,却教会人:生活就该像条河,允许急流,也接纳平缓;容得下泥沙,也盛得下月光。重要的不是要抵达哪里,而是在流动的过程中,感受每一阵风,每一场雨,每一次遇见。
我们都是河里的舟,载着喜怒哀乐,顺着时光的水流往前去。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波涛汹涌,但只要稳住船舵,用心感受两岸的风景,就会发现:生活这条河,从来都美得实实在在——它在烟火里,在波折里,在那些不经意抬头望见的月光里,也在我们认真走过的每一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