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德芬,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将为大家转述一个全新的课程——《15天释放实修课》,这个课程是我特别邀请素珍老师设计并撰写的,由我来录制转述,是想要分享给更多人,希望大家可以经由素珍老师的这一套方法能够有所成长。
今天我们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期望这个课题,在我每个人心里进入任何一段关系当中,都有一个期望的标准,
父母应该是怎么样的,
朋友应该是怎么样的,
我曾经观摩过一位国外的老师做个案,一位妻子,她哭诉,自己的先生多年来对于家庭疏于照顾,让自己生活得非常辛苦。
他问老师他为什么可以一直那样对我啊?
他的良心何在呢?
老师好奇的看着她说,他那样对你已经很久了,你却依然那么好。为什么你有这么多的良心呢?
这名妻子说,我对他好是希望他能够醒悟啊,但是即使他不明白,他的父母,亲人,同事,朋友应该都明白呀。
我都找过他们了,他们也都知道我对他好,按理说他们应该帮帮我呀!
可是大家都不帮我,难道他们也看不清楚是非黑白吗?
在这个妻子的观念里,只有一个想法,只要我没有错,总会有人来为我讨回公道的。
他把自己的婚姻冲突闹得人人皆知,却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像祥林嫂一样的女人,期待对方看见她,希望对方能像他对待别人一样的对待自己。
这就印证了一句话,婚姻里呀,看起来最不讲道理,往往是那些最善良的人。
他们不会保护自己,但时时刻刻却对另一半报含期待,你遇到问题呢,就期待对方能够帮助她却不知道,这样只会不断的放大问题。
关系中的期望,为什么只会不断的放大,已经发生的问题呢?
接下来我就要为大家转述素珍老师释放课程的第六讲,释放对别人的期望,也许能够回答你的问题,
素珍老师说
本课主题:释放对别人的期望
本课要点:
以前我儿子小时候,我最会盯他的一件事情就是洗澡,我一定要他每天洗澡。从他小学时,我规定并且盯着他每天都要洗澡,到他稍微比较大,中学的时候,就开始叛逆,他就不洗了。叫他去洗,他就说等一下,等一下,等到几乎要晚上12点就没洗了。
他只要没洗,我就会觉得很挫折,很无力。
直到有一天我开始注意,突然觉得,我干嘛一定要他洗澡?
我觉得我那时候是有洁癖,不洗澡会很脏、很臭,所以我就规定他要洗澡。
我觉得是我的问题,是我认为需要洗澡,结果我后来渐渐把这个东西放下来,不管他了结果他自己每天洗,而且有时候一天洗两次。
其实这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应该要怎样」的模式,这个是我们的问题,我们的障碍。
我逼我的小孩洗澡,这里面有很多内容。
因为我的父母也有一个这样的模式,同样这样对待过我,也有他们苦恼的,那他们越是这样对待我,我越是这样反抗。
还有我的祖父母也是类似这样的模式对待我的父母。
这就好像我会看透「我要强迫对方怎样」的背后一定有我卡住的点。如果我们可以注意到这个强迫后面的障碍,跟它同在,然后自己先松开来,那对方也好过日子,就像我和我儿子的事情,我松开了,其实他自己就自觉会洗了,我觉得这是生活的智慧。
当你不这样强迫他的时候,他反而不一样了。因为我们在家族里面,父母跟小孩天生有一种很奇特的阴和阳,当你阳对阳的时候是相斥,阴对阴的时候也是相斥,当你逼他的时候,他就是弱,当你弱的时候他就是强,悟透这个道理的话,你就知道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成绩有这么重要吗?
洗澡有那么重要吗?
重要的是我觉得我是妈妈,我要把他管好。
我觉得这是一个信念,我根本不是真的在乎他洗不洗澡,所以我看到了这一点,我干嘛还逼他洗澡?我自己就轻松了,这个时候他反而会很独立跟照顾自己。
真的是这样,因为你对他有信心,然后他可以从你对他的信心里面,接收到他被接纳。我觉得这很奥妙,我对他有信心,我不用再逼他的时候,他会收到一种「你信任我,你接纳我」,他这个能力就会出来,潜力就会出来。
我觉得任何关系的互动中有很多微妙的点,也是智慧的开始,慢慢体会就会发现。
很多时候,我们想要要改变对方,这有可能会是自己不幸的开始。请问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对我们很在乎的那个人有没有期望?
有,对不对?我们期望他变成什么?
变成你想要的,是不是这样?
我们现在马上就看看,当我们希望我们旁边的人要变成这样、变成那样的时候,这背后我们隐藏的是什么?
我们可能都有类似的经验,期望到最后我们会觉得很受伤。受伤以后这个部分我们就停止了,但是我们是不是换别的模式再来一次,那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就因为我们没有透彻它,我们不了解这事实是什么,所以我们会重复,我们不知道我们的关键在什么地方,所以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因为每个人卡住的点可能是不一样的
有的同学觉得是失望,可是在失望之前,我们经历什么、发生什么?
我们是不是竭尽所能的在想要达到,让那个人成为我心目中想要的那个模样,达到一个完美,我们不是都在要求完美100分吗?
假设你可能希望他身体好、有品德、有修养,反正每个人期望的目标不一样,尽管期待的不同,但是本质上是一样的。
当我们开始希望对方改变的时候,不幸就开始了,痛苦就开始了。
为什么?我们来看看事实,当我们想要他变成我们心目中的模样的时候,会开始怎么做呢?会先讨好,对不对?
讨好是想让他上勾,对方上勾了,我就可以掌控他,他就听我的了。
开始讨好的时候,总是这样的模式:「唉呀!我对你这么好,你要听我的」。是不是这样?所以下次有人对你好的时候要小心喔。
谈到讨好,我们或多或少都这样做过,我们看看自己,我们是怎么做的,会发生什么?
一般讨好以后,就是想要对方改变,对方会说我有这个困难、那个困难,但是,他不是直接说我有困难,他会说东说西找一大堆理由,他找理由的时候,你还要跟他继续纠缠、打仗,竭尽所能的讨好、纠缠。
最后他终于妥协之后开始行动,他开始改变,那恶梦也就开始了。请问一下有人成功过吗?
所有的这整个世界,甚至宗教说要改变世界、拯救人类,请问我们有没有成功?
有人可能会说至少短暂的、阶段性的成功过,其实不是短暂的成功,只是对方给了我们一点甜头,给了我们一点安慰而已。
你看,我们讨好他、纠葛他、和他打仗、说服他、帮助他解决他的借口,最后他没地方逃,只好附和我们一下,改变一下,做一点业绩给我们看,
所以这种所谓改造成功会维持不久的。因为这本身就不是真的,所以就是还没有成功,到最后我们都会觉得失望。
那我们觉得失望的时候,我们会有什么感觉?可能是心痛、委曲、生气、愤努、伤心?
这些心情哪怕是我们已经努力三年、五年,甚至很多年,最后我们这些心痛、委曲、生气、愤怒、伤心是不是还在重复发生呢?
当我们到最后出现这些感觉的时候,请问我们和对方的关系会变的如何?
可能是相敬如冰,也可能是淡漠对方,对,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觉得这世界没有爱,最后就是我们自己感觉到孤单、寂寞、空虚。
我们走到最后是孤单、寂寞、空虚,对不对?现在我们来回顾下,我们一开始有这个期望的时候,注意,这里很重要,我们一开始生出这个期望的时候,是从哪里生出来的?
是不是从孤单、寂寞、空虚生出来的?
我们的深层意识就是孤单、寂寞、空虚,所以我们才想要藉由期望达到完美,好让我不空虚、不孤单、不寂寞。
这个就是我们思考、生活的方式,我们思维的模式。
所以我们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带着一个动机,动机就是要不孤单、不寂寞,这个动机就又让我们回到原点。
事实上当我们一开始带着这个动机,要消灭我们的孤单寂寞的时候,在那个时候我们已经在制造孤单、寂寞了。
我们试着想想一个期望的出现,这期望可能用在我们对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小孩,我们的爱人身上,我们知道我们的期望就是从我们的孤单、寂寞、空虚出发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又再把我们的孤单、寂寞一直强化,那么我们讨好的这些行为、这些过程当中,我们会受一些伤害,受伤害之后,我们的受到的伤害会跟这部分纠结在一起,所以又会导致我们的生活变的更混乱。
在混乱当中,我们又想要得到一个解决、得到一个答案、得到一个方法,那么只会让这个情况更混乱。
所以当我们觉察、注意到我们的期望发生在我们的关系之间,不管任何人也好,那么你很快直接就可以看到,这个看到,这份觉知很自然能够让我们的关系,免于这种重复冲突的过程、这种模式。
本质上,当你有「别人应该要怎么样对我」的这种心态时,好像这是你对别人的要求,但同时这说明你对自己也有一个驱迫,因为你也会规定自己要做到很好。
所以在这个信念底下,关系一定是没有办法流动,就会一直在制造问题,然后每次挑战一出来,你就开始制造问题,因为这个信念很强的时候,有些事件你就会用这样的信念去解读。
你应该要怎样对待我、要怎样帮我,然后,对方又没有的用你想要的方式对待你的时候,你就会很恼火,那个人帮你,你也会很恼火,因为你会觉得对方做的不够、还不够,你觉得不满意。当你有这个信念出来的时候,不管对方怎么做你都不会满意,而且是没完没了的。
所以当我们投射自己的信念到别人身上的时候,关系就开始破裂,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去接这个招的,而且是永无止境没完没了。所以这个时候要回头看自己的信念,这个「你应该怎样」的模式,其实是来自你自己曾经受过的伤害、受过的创伤。
当我们把这种自己的匮乏,转为对别人的期望时,问题就会出现。比方说,有时候你会很会很生气,你老公对你不够大方,好像他对你大方才会感到自己是重要的?这就是在提醒你,当你生出问题的时候,要回到自己身上,才有一个了解,如果把问题放在别人身上的时候,你是不可能去改变别人的,只是我们的问题的出发点却是想要改变别人。
我们的头脑,常会生出不满意的地方,这里不好,那里不好,这里要这样,那里要那样,要达成我们的目标,才会快乐,所以我们就陷在这里,总是觉得我的另一半如果怎么样,我就快乐了。但是,当最后达到目的时候,你觉得自己真的会快乐吗?
我们内在的匮乏和不足,不断的生出更多期望,想要要更多、要更好,这个不停止的话,还是会不断地生出问题。因为把自己的不足投射到别人身上,而去期望对方,所以会有不断的不满,就会一直受苦。
我们需要松开期望背后的伤痛,那么受苦就会止息。我曾经受过苦,我曾经受过伤,或者是我曾经快乐过。我不要这个痛苦,我要重复这个快乐,所以我们生出了一个个期望。因为我们的痛苦,所以我们把期望放在我们爱的人身上,对不对?
结果我们的期望有没有达成目标?反而变成关系冲突、痛苦,对不对?我们现在能不能检查、检视一下我们的期望,可不可以?我现在要开始检查我的期望,你就开始说,要不然我不要有期望好了,可不可以呢?当然是做不到。那为什么做不到?期望就是会有,对不对?我不要有期望又不行,那怎么办?
可能你会觉得跟它同在,了解它?可能你会觉得如果不是对期望了解透彻的时候,就一定还会有它,是不是这样?就是或如果没有对期望了解的很清楚的时候,就一定会有它。怎么办?不要有期望也不行,两天就跑出来了。
我们刚刚讲的期望是从哪里出发的?痛苦。那么我们是不是要看看我们的痛苦,我们是不是要检查一下我们的痛苦?我们开始检查我们痛苦的时候,这下怎么办,痛苦很大、很多,该从哪着手呢?我们产生一个期望的时候,背后的痛苦,我要怎么知道这个东西是什么?就是需要我们安静下来,对,一定要安静下来。
什么叫安静下来?对你自己很诚实,对这个期望要诚实,很诚实的承认你有期望。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这样我才能够继续下去,如果我不承认就完全停止了。我承认我有期望,我对我自己承认,不用昭告天下,我自己承认之后,了解才会开始。
假设我的痛苦是曾经被嘲笑、被瞧不起、被鄙视过,也许是很久,几十年以前的感觉,可是这种感觉一直在,这个被鄙视的痛苦又让我驱迫我的孩子、我的配偶、我的家人,对他产生期望,要他们做的很完美不要被看不起,甚至期望他们让我扬眉吐气,所以我的痛苦就是被鄙视。那么接下来怎么办?
假设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就去释放被鄙视的痛苦。这个被鄙视的痛苦,它的感觉会一个一个的生出来,当这个感觉生出来的时候,绝对不是我「释放被鄙视」而已,而是你要经历这种过程,这种痛苦。
在经历这个被鄙视的痛苦的过程当中,你感受到的已经不只是一个鄙视的感觉,而是里面非常多的内容。这些内容任何可能都有,所以当我们在静坐的时候,如果你只是专注地在静心,你就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因为这里面所有的内容,我们根本没有办法看到,因为我们把它关起来。
我如果没有办法清楚、明白我的痛苦和期望,还有释放这个被鄙视,里面的每一条线索的时候,我肯定重复这个痛苦。因为对它不清楚。这个你自己还不清楚、不了解的障碍,就会在你生命里面重复循环发生。
所以当我们在释放的时候,要保持一个注意、觉察、一个清楚。这个清楚会把我们带到,从我们的痛苦这个地方,这鄙视里面还很多内容,这里面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我们能够经历这一点的时候,这一个期望才能够自己瓦解。无法透过我们的努力或意志力去消除它。唯一可以的是,你可以透过整体了解这个痛苦的内容,这个「鄙视」里所有的一切,它才会自动的停下来。
所以当我们在静坐或释放的时候,甚至是你在走路,任何时候,你能够觉察,你能够注意的都是一个线索。是不是我们的内在能够保持一个注意、清楚和警觉?轻松的警觉,这一份警觉和清楚就是受苦的一个出路。
在我们今天练习释放之前呢,我们先安定下来我邀请你现在做一个深呼吸,慢慢的吸气,慢慢的吐气,用鼻子深深的吸气,再用鼻子深深的吐气。
去觉察空气进入你鼻子,那种凉飕飕的感觉,而吐气的时候呢?
去感觉一下,是不是那个气,是比较温热的。就这样跟自己的呼吸,好好的呆在一起,
把你的心安定下来,再接下来的释放当中,当你念完了那个释放语句之后,请你安静的停在那里,
在我们的任何情绪感受升起之前,我的身体其实已经受到影响了,去观察一下自己的身体,你念完这个释放句之后,你的身体会起什么样的反应?
是肩膀像被架了一个架子一样?
也许是胸口非常的沉闷,你的心中心,也许会隐隐作痛!或许是你的胃,它开始紧缩请你安静下来,好好的去,感受一下,当你说完释放去之后,身体会起什么样的感觉?
然后把注意力去带到那个感觉上,去和感觉同在。
如果是胃部的紧绷,你去感受一下,它是像一个棉花?海绵?还是像一个铅块?铁块呢?
它的质地是什么?
是木头做的?还是像棉花一样?它的重量大概有多少?形状又是什么?是四方形的呢?
还是圆锥体立体的呢?
在这样研究这个身体感受的过程当中,去跟这个感受同在,你能够跟自己身体的感受同在,不去逃避,不去转移的时候,你就是再不去逃避,诚实的面对自己的情绪了。
这样一来,我们因为释放而带领出来的情绪就被我们感受消融了。那我们就来进行今天的练习,与自己的身体连接。
练习释放期望
释放句
1.释放期待别人改变的能量
2.释放挫败的能量
3.释放愤怒的能量
4.释放空虚的能量
静心一一观察你的期望
我邀请你,诚实的看着你的生命写下现在你想去改变的人的名字,和你一起工作的同事,一起生活的人,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的老板,某银行经理,然后回顾你的生命。
想想有多少次你不得不运用乘法去计算出人数从不知何时开始,至今你想要改变的人的总和,
想想你花掉了生命中多少个小时日子,星期,月份,为了这个目的努力去改变别人。
换回来的却只有失望和难过,因为没有人改变过,没有一个人如你期待的被改变。
如果你把这些日子加起来,可能会好几年的时间,你耗去你生命中的宝贵光阴,有改变过一个人吗?
让我看看,当我们和其它她人一样,兴致勃勃的生出期望时,将会有什么发生呢?
现在请你慢慢放松下来,去观想去观察期望是如何在你的生活中,你的关系中发生的呢?
课后作业:
1.举例说明你对家人的期望其实是来自己的缺憾或受伤。
2.有时候我们对家人的期望自己也没有觉察,要到期望落空或生气才会意识到,你是如何觉知到你对家人的期望呢?要求他人符合你的期望与为自己的期望负责,两者会在关系造成怎样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