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村是我的家乡,虽然长时间在西安工作,但父母住在农村,老家还是经常回的。冯村是个大村,是文明村、文化村、富裕村,这种荣誉感一直无法忘怀。希望家乡人民能很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把家乡建设成富裕、文明的新农村。
以下是我认为在新农村、新家乡建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拿出来跟大家探讨,希望引起党支部、村委会、各位有识之士的重视。
一、交通问题:道路通,百业兴。交通不方便,人就不愿意经常出去,出去了也不愿经常回来,嫌太麻烦。建议拓宽和平整跟周围村子、城镇的道路,加强跟灵沼乡、马王镇、大王镇、长安区、户县、西安、咸阳等地的联系。比如从西安西郊土门回冯村,要先坐302或405路中巴车,花2~3元钱,40~50分钟到马王镇,在坐机动三轮车,花5~8元钱,15分钟才能到冯村,如果从马王镇走路到冯村,需要40~50分钟。建议冯村给302或405路中巴车提供便宜的停车场,让中巴车停到冯村的村边多好。建议在马王村、大原村、苗驾村、冯村、新旺村等大村之间循环跑几辆中巴车,车票1~2元,比机动三轮车便宜还安全,以方便群众的出行。
二、绿化问题:过去道路两边,铁道两边,河两边绿树成荫,如今的树越来越少了,也不知被谁砍了。建议把树种起来,既美观,又可以净化空气。这些树的所有权问题,护理和保护问题,值得探讨。
三、土地变动问题:把土地分给个人种植,该多长时间变动一次,减少人口,土地要不要及时减少,增加人口,土地要不要及时增加,非要五十年不变吗?好多小孩都上小学了,还没有分到口粮地,这种现象合理不合理?
四、上下水问题:自来水的水井、水塔、水管如何维护,如何合理收费,村中没有下水管道,街道乱流脏水的问题。
五、垃圾问题:村内乱倒垃圾,村外道路两旁乱倒垃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建议在村内每条街道指定垃圾堆放点,组织专门人员每天定时清理,并适当收取卫生费。
六、教育问题:现在到城里打工的农村人越来越多,到城里上学的农村孩子也越来越多,农村小学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少,学生少了,老师教学也没有了积极性,导致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日益下降。建议尽快促成石榴村、苗驾村跟冯村小学的合并。孩子上学的安全,交通,校舍建设,教师的素质和待遇,给孩子们把操场修整好,让孩子们有玩的地方。提倡尊师重教。希望每个孩子上学至少要到高中或技校毕业。
七、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冯村是一个历史文化村,有很多值得骄傲和保护的文化遗产和遗迹,比如,射虎(社火)、城门、城墙,护城河、灵沼河、大头爷庙,祠堂、戏楼、秦腔剧团、武术等。强烈呼吁有识之士,想方设法保护和加固这些老祖先留下来的东西。我们流传多少年的古老城门快要被拆了,城墙被挖完了,护城河被填平了,灵沼河(西周的遗迹)也快被填平了,呜呼,可惜呀!
八、治安联防:坚决打击偷盗、抢劫等治安事件的发生,保证村民人身和财产的安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种淳朴的民风,不知还能不能回来。
九、提倡文明健康的文娱活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唱歌、跳舞、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五子棋、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足球、音乐、美术、书法、秦腔、读书等活动和比赛。对孩子们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比如开办书法、秦腔、武术、中国象棋、儒佛道经典著作等的培训。
十、新农业:推进一村一品建设,要由专业技术人员牵头,解决好管理、生产、销售的问题。首先是市场需要什么,卖给谁,如何卖出去,然后才是如何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卖不出去,东西再好也是白搭。
十一、提倡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婆媳和睦。保证老有所养,提倡参加工作和成家立业的年轻人,能够每月按时给父母上交适当的生活费。
十二、埋人的问题:人去世了,到底该土葬还是火葬,到底该埋在哪里,到底得花多少钱,这个问题也亟待解决。
以上观点难免存在偏颇,仅供参考。有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希望家乡越变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