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拿来办公的砚台,竟然是一只暖手宝?

萃花听来一个脑筋急转弯,放在寒风凛冽的今天讲比较适合:古人四季当中什么时候书画创作比较少?答案是冬天!因为天太冷,墨都冻住了,压根没法创作!

呃,如果单纯是为了抖机灵,我也就不说什么了,可是本着一个求真务实的态度,萃花忍不住要完善一下这个不严谨的问题。

在萃花将要介绍的神器出现之前,确实像这个段子说的那样,古人会为冬天砚台冻住了发愁。他们甚至会趁做饭时把陶砚扔到灶里烤,之后取出来继续使用,但这么做砚台温度也不能维持太久,后来他们发明了能让墨保持湿润状态的“高级装置”——暖砚。

暖砚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并没有可靠史料。它造型多样,多到你想不到……

一般底座较高,有二层至三层结构,暖砚按热源分为两种:一是陶制“水暖型”,也就是把砚台墨堂下面凿成中空的,通过留的小孔注入热水加热,这种砚台往往是陶制的。

明代 注水式暖砚 (像热水壶?)

但是水终究是会凉的,所以人们又发明了更常见的“火暖型”,原理不变,只是热源变成炭火或油灯。但一般的石头很容易被烤焦开裂,于是火暖型暖砚选用的是硬度更高、质地更密的歙(shè)石或松花江绿石。

光听到材料就觉得可贵可贵了,所以,暖砚在明代是公务员的办公标配。大概是贫穷使我大冬天写不了字!

发展到清代,暖砚在北方流行起来,尤其受皇室贵族的青睐。这时候的暖砚已经不局限于日常书写,它作为文具当中集制砚、铸造、雕刻、陶艺等工艺于一体奇葩,有其他文具所不具备的文化魅力。因此陈设欣赏的效用逐渐显露出来,比如目前清宫御制较早的这方暖砚。

清 康熙松花江石夔龙纹暖砚 故宫博物院藏(砚石:长14.3厘米,宽11.2厘米,高2.5厘米,炭火盒:长14.7厘米,宽11.5厘米,高5厘米)

这方暖砚最上面是砚石,中间镂空的是炭火盒,砚石选用上好的青绿色松花江石制成,通体光滑,底部四脚处各有一兽面纹方足。

砚体四侧各雕凹底阳纹两两相对的夔龙纹,下部为蓝色珐琅釉上饰有“双龙捧寿”纹,左右为蓝龙金桃,前后为金龙红桃。关于它的具体用法,萃花做了一张简易示意图供大家参考。

但大清朝为暖砚代言的不是康熙,而是雍正。清宫档案统计,雍正的暖砚多达上百方,并且,据造办处档案记载,(造办处档案:研究清宫御用品第一手资料)雍正十年“铜作”第一条提到的就是暖砚。雍正皇帝还亲自参与暖砚的设计,针对目前的暖砚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方案:

“看前做过的暖砚,其形俱高,因火在底下,不得不如此做高。何必将火做在砚底?砚旁另做一炉,炉下安足,上安铜丝罩,使火气透入砚底。砚既然可热,炉亦可以烧香。”     —— 雍正十年上谕

他提到的“前做过的暖砚”长这样☟

清 康熙御用 缠枝莲透雕暖砚

雍正让造办处给暖砚加配“暖气”,九个多月后,造办处带来有“暖气”的暖砚。然而雍正并不满意,据说之后造办处又费时十个月,才做出了雍正看得上眼的带“暖气”的暖砚。emmm……造型嘛,难以名状。☟

清 雍正 赤铜暖砚 故宫博物院藏

不过,雍正时期完善了暖砚造型和功能,成为水暖与炭暖合二为一的创新形式,同时还能焚香,简直是有创新意识的环保先锋啊!

作为清代文具的代表性作品,暖砚是古人集智慧与审美情趣的大成,某种程度上,这是比北方暖气还要诗意的过冬神器,毕竟,换作萃花这样的南方人,过冬靠的可是一身正气!

更多内容,请关注”艺萃”

本文为艺萃原创,转载请私信艺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庐山砚人草堂记 桂相文撰 砚,文房四宝之首,文人之砚,犹美人之镜,最生亲傍。黄君爱和,生金星砚之故里,忧金星砚之未...
    庐山樵阅读 6,906评论 0 8
  • 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
    晓寒深处明月人倚楼阅读 3,318评论 0 1
  •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加入打卡群,超额完成任务。 读完五本书:《刻意练习》《梦想与现实之间,只差一个行动》《好好学习》《...
    花儿的书房阅读 248评论 0 0
  • 1、新婚快乐 一场55桌的豪华婚礼,我却非常憔悴和无助,非常希望能帮到我的堂弟,但是一人回家非常尴尬。此刻的心情真...
    钱程浩瀚阅读 243评论 1 0
  • 当你用分手来阻止他 傻子不知道如何来安慰 被针扎穿了心 血淋淋的 傻子沉默 裹着被褥流泪或者流血 傻子答应了你的忠...
    薛薛聪阅读 20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