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

        压岁钱,提起这三个字,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记忆。那你的记忆是美好还是糟糕呢?

摔牌

        小时候,家里很穷,但很开心。一根绳子几个人能跳一天;几堆泥,大家做成碗,摔来摔去,能补上一天;还有那废纸折成元宝,三角的四方的,能打上一天,还有洋火皮(火柴盒用完之后,留下的正反图案)玻璃球,丢沙包,捡石子等等。不过,最最难忘的还是春节之后的压岁钱。

洋火皮

        那时,压岁钱不多,小学之前,最大的也没超出20块,不过那时的物价不高,一毛钱能买两个糖。那时候小商店很多,小零食也很多,辣条,馓子,日本豆,大白兔,很多都叫不上名字的小食品。那时候农村很穷,接触钱的机会也不多,走亲戚如果有五块的压岁钱,都兴奋的睡不着觉,想着能换来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一个春节走下来,也能有几十,甚至上百。看到五颜六色的票子,高兴的又蹦又跳,总是从小到大的排列,整理的错落有致的揣在最深棉衣兜子里,还不时伸手去摸摸,生怕它会长腿跑了。可是最后还是跑了,一觉睡醒,口袋空空,最后才知道被大人收走,留着交学费(那时候学费不高,一年下来上交的压岁钱还真差不多能交上学费),买文具。回想起来都是满满的愤恨,难过,无奈。

摔泥碗

        曾几何时,岁月远去,时光不再,流年易逝,一切躺在记忆里,不增不减,不远不近,不明不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