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山丹县城——军马总场——军马一场——扁都口——七彩丹霞景区——张掖
里程:400公里
用时:14小时
失我焉支山,
令我妇女无颜色。
失我祁连山,
使我六畜不蕃息。
——西汉·佚名《匈奴歌》
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在盲人歌手周云蓬唱的《九月》中,《九月》主歌部分是海子的诗,周云蓬在副歌部分浅吟低唱了这首《匈奴歌》。
晚上睡得一般,只睡了不到六个小时,七点就起来自己做了点吃的,八点从酒店出发,经过山丹县城的标志性建筑——无量阁,一路南行,再次经过焉支山,经过一个半小时的驱驰,首先到了军马总场。功课提前没做好,我以为军马总场就是山丹军马场,到了之后才发现军马总场只是一个管理结构,像一个村子一样,而且看着像是荒废了很多年了,真正的军马场还有35公里的路程。
山丹军马场最早由公元前121年由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始创,距今2130多年,是当前世界最大和历史最悠久的马场,也是当今世界最古老的单一组织。
山丹军马场位于焉支山和祁连山的中间,自古以来就是“水草茂盛,宜畜牧”的天然草场,三千多年前,这里就已开始养马。古老的游牧民族氐、羌、月氐、匈奴等曾先后在焉支山区蕃衍生息过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西汉初年,焉支山及其毗邻的大草滩是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的重要牧地,也是匈奴人袭扰西汉王朝西部边境的一个重要桥头堡。霍去病连克匈奴之后,焉支山正式纳入汉室版图。匈奴人为失去焉支山及其毗邻的祁连山发出了“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的哀叹,足见焉支山和祁连山在匈奴人心目中的地位。山丹军马场地势平坦,水草丰茂,夏季绿草如茵,冬季一片金黄,是马匹繁衍、生长的理想场所。自西汉以来,这里以当地马种为基础,又引进了各种西域良马,杂交培育出的山丹马驰名天下,这里遂成为历代皇家军马养殖基地,经久不哀。山丹马体形匀称,粗壮结实,雄健膘悍,耐粗饲,适应性良好,速度和持久力俱优,是驮、乘用的优良品种。自从西汉开始有了山丹军马场之后,才给中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战马。
沿着210县道继续南行,四周再无建筑物,成片的草场相连,散落其间的动物看着更像是驴和羊,我有点好奇,看到一个草场旁边有大片的建筑物,就把车开过去,发现是用来存储草料的仓库,还有一些是民居,正好遇到一个中年人出来,就问了问,他就是马场职工,负责种植一种叫做燕麦草的草料,但主要不是用来喂马,而是提供给诸如伊利、蒙牛之类的公司用来让奶牛食用。他让我继续沿着210县道往里走,就可以走到军马一场,里面可以看到军马,也可以骑马游览。还对我说,现在军马场还太冷,七月底八月初才是最好的时候,那个时候成片的油菜花盛开,如诗如画,非常壮观。
11点的时候我到了军马一场,车还没停好,一堆人就围过来,把车围了个水泄不通,还有人贴着窗户往里看,把我吓得不轻,后来我才明白是为了看看车里有几个人,方便推销骑马。
军马场的门票是50元,可以乘坐中巴进行参观,但是服务人员建议我骑马进去,可能是因为我来的时候几乎没有其他游客,中巴车也不想发车,或者是为牧民谋个生计。
我找了一个老王师傅,各自骑着一匹马,让老王师傅帮我牵着。据老王师傅说,我们骑的就是山丹马,而军马场里也有蒙古马等其他品种。从大门口一直骑到鸾鸟湖,往返将近两个小时。其间会路过一条泉水汇集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大批放牧的动物包括马、羊、驴、牦牛都会在这条小河里饮水,确实是天生的优质牧场。到达鸾鸟湖之后,天空开始飘起了雪花,而且越下越大,气温很快就由十几度下降到了零度,大风裹挟着雪花往脸上撞,即使我穿了带羽绒的冲锋衣,但依然冰冷刺骨。而骑马其实看起来简单,但是坐在马背上其实颠得要命,臀部始终和马鞍无法协调在同一个节奏上,等到下马的时候,膝盖也疼得几乎站不起来。第二天起床的时候发现背部的肌肉也都酸痛无比,三天后才完全恢复。
骑了两个小时,最后给了老王师傅200元。其实正常的价格是一个小时50元,但是因为需要教练带路,所以算是多加了一匹马,如果人多的话,平均成本可以更低些。老王师傅是个土生土长的马场人,除了经营骑马生意外,其实还是马场的养马工人,每个月放马十天,工资1500元,另外还分有一部分土地用来种植牧草,不过大部分收入还是来自于骑马,这也可能是大部分马场工人的收入来源,所以才会出现我一到停车场就会有一堆人围过来的情况出现。
马场现在养的军马并不算多,军马一场大概养有500多头军马,其他几个分场大概也是这种规模,主要是为了军马种群的发展,并没有其他太多的用途。军马场的大门口竖立着一个巨大无比的霍去病跃马扬鞭的塑像,诉说着军马场往日的辉煌。
下午一点从军马一场出来的时候,外面几乎已经是暴风雪了,能见度也降得很低,保险起见,我把四驱打开了,不过路上并没有积雪,不算太滑,不过五月底能够见到这么大的暴风雪,也算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
老王师傅为我指了一条去往扁都口的道路,而且非常详尽,什么时候是公路,什么时候是土路,会经过几场几队,真的是分毫不差。虽然天气不好路也不算好,但是因为确认路没有走错,就越走越有信心。一个小时之后,就走到了扁都口。
扁都口位于祁连山脉中段,甘肃民乐县南,是被古人称为“大斗拔谷”的峡谷险关。扁都口连接甘青贯通南北,是青藏高原进入河西走廊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旅通行的重要通道。西汉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征战河西走廊、东晋法显和尚西行求法,均取道扁都口。隋炀帝西巡于公元609年六月中旬进入扁都口,天气突变,大雪纷飞,在暴风雪袭击下,“士卒冻死大半”,隋炀帝的姐姐也冻死在这里。
若不是上午军马场的大雪,我的体会也不会这么深刻。到扁都口之前,车的周围都结满了厚厚的冰碴,甚至前车牌上的冰都接近一厘米厚。大雪后的扁都口一片银装素裹,冰清玉洁。如果是八月初来,这里到处都是油菜花,届时会看到远处祁连雪峰雄峙,近处层峦叠翠,山间绿草如碧,油菜花迎风摇曳的画一般的景色。
从扁都口沿着227国道,到达张掖后沿着213省道就可以直达张掖七彩丹霞景区。
七彩丹霞风景区,位于张掖市临泽县倪家营乡南台村,是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最典型的丹霞地貌,也是另一种地貌类型——七彩丘陵。形成丹霞地貌的是一种沉积在内陆盆地的红色岩层,这种岩层在千百万年的地质变化过程中,被水切割侵蚀,形成了红色山块群。
213省道正在修路,路况不是太好,下午五点四十到达丹霞景区。在停车场遇到了一对开着房车出来旅行的夫妻,是从安阳出发,已经出发二十多天了才走到这里,享受着慢生活,他们的计划也是从甘肃进入新疆,与我不同的是,我只计划去喀什,而人家是南疆北疆都要去,当我听到准备十一之后才回去时,下巴都快惊掉了。
因为当时天尚未放晴,太阳还躲在云层里面,大哥劝我今天暂时不要进入丹霞景区,说是看不出理想的效果。但是我考虑到行程原因,还是进去了。不过运气还不错,太阳并没有躲藏多久,很快就出来了,丹霞也在阳光的照耀下露出了真容,流光溢彩,分外妖娆。景区不让开车进入,也不让飞无人机,进入景区内部会乘坐大巴到各个观景平台,参观之后继续坐车到下一个观景台,一共有四个观景台,每个景色都不尽相同,震撼有,惊讶无。另外我还体验了景区的VR系统,里面有比较系统的对景区内各个典型丹霞地貌的介绍。
从景区出来后又遇到了开房车旅行的老乡,他们已经在房车里吃完饭出来散步了,互相介绍了一下行程,互加了一下微信,后来还在微信里沟通了一下入疆的一些细节问题。他还建议我去参观一下景区旁边的一个丹霞口度假小镇,我去看了看,是近期建的仿古建筑,里面都是民宿或者是小吃,可能因为疫情原因,开门营业的并不多,转了十分钟我就出来了,说老实话,我不是太喜欢仿古的这些东西。
沿着213省道返回到张掖市区,住在了7天里面,条件不是太好,不过很便宜,因为只是住宿,将就一下就行了。晚饭就在酒店下面的烧烤店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