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部电影之后,脑子里的鼓声萦绕在耳畔久久没有散去,给我的震撼实在是直击我内心的深处,无法用言语表达。
对于影片无法用言语表达,但是对于某些人的评论我却想稍微聊聊我的个人见解,仅代表我个人的意见。
在男主角刚刚被老师弗莱彻发掘到自己所教育的乐队时,因为节奏太赶或者太拖这个问题,弗莱彻老师动手打了男主角几巴掌。那一段里很多人评论,如果是自己会动手怎么样怎么样。确实,有些评论显得很热血,很符合年轻人的心性,但可能你并没有在认真的看电影,只是看了个热闹而已。首先,弗莱彻老师的指导教育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包括男主角,这一点不管你有没有认真看,应该都是知道的;其次,就在弗莱彻老师狠狠教育男主角之前,他赶走了乐队中的一位成员,并不是因为技术的原因,而是对于自己不够自信,对错与否都不知道。那位成员被弗莱彻老师骂了之后,愿意离开吗?这是否能说明弗莱彻老师在教育上的能力呢?最后,被那样狠狠羞辱的其他成员并没有像很多人说的一样去揍弗莱彻老师,评论里的人,就你们能?
中间有一段男主的表现可谓是偏执至极,为了得到认可,连对自己都可以下尽狠心。
最后就是电影的结尾加高潮,也是那段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的盛宴。
很多人说弗莱彻老师是赌上一整个乐队来毁了男主角的鼓手生涯,太残忍了。在做这番评论的时候,你有想过男主角在遇到酒吧遇到弗莱彻老师的情形吗?真的想好好珍惜自己鼓手生涯的人会将自己的所有道具都封存起来或者扔掉吗?若不是遇到弗莱彻老师,男主角下一次拿起鼓槌成为一个鼓手是何时或许都不清楚吧。还有一点是,为什么男主角在拥抱父亲之后毅然决然的回到舞台?是否有可能是记起了弗莱彻老师说的那段“若他没有回来,那他就不是鲍勃迪伦”(ps,可能有记错名字,在酒吧里说的),最终完成了传奇的演奏。
诚然,前期弗莱彻老师的做法无法完全让我们所认同,这种教育方式于我们来说过于超前(落后)。而且最后对于男主角来说是毁掉他或者成全他(但是成全或者毁灭,对于弗莱彻来说似乎并没有不一样,因为弗莱彻的想法和男主角一样,宁可34岁家破人亡,也不愿90岁却没人认识。),这一点也有待商榷。
但是在我眼中,弗莱彻老师和男主角是是两个互相成全的角色,两个人都需要对方,也都想消灭对方,这或许是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