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你不能总是宠着他,他会恃宠而骄的。”
“可若不这样做,他完全不学、不做了。这可如何是好?”
面对娇生惯养的孩子,在学校里,教师不能说、不能骂,更别提罚和打了。有的时候,真的挺头疼的。
你想让他多学点,偏偏他却无所谓。
是什么导致了彼此的不愉快呢?
学生的习惯和心理都还在成长期,没有定型。可是,若要让教师在学校教学期间,完全改变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那是非常困难的。
这么多年,连他父母都没有改变得了他,短短几天,几个月,教师又怎么可能改变得了?
能做的,除了引导、鼓励与说教,似乎很难有其他更好的教育方法。
A上课不听课,作业不做,人很聪明,就是懒,不想做。整个班级,甚至是学校,若评最懒之人,A绝对是稳拿第一。
为了更好的激励他学习,教师B采用分数激励法。只要A参与了,就给予一定的分数奖励。全班唯一的特例。
其他学生心里会不服气,不过也能接受。
“世间的公平本就是相对的,永远没有绝对的公平。你们若想加分,可以想办法把A拉到你们小组去,成为你的组员。”
虽然,A在这种教师与同班同学强烈的关注下,会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完成作业;但是,他的懒惰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他只有在B教师这一门课程上,才会稍微认真听一点,做一点课后作业。其他科目,则还是老样子。
看来,他的兴趣点不在于此。
大半年来,所有任课老师使用了很多种方法,在A的身上始终不奏效。
说实话,学习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
若是连自己这个主人翁都放弃了自己,那么他人做再多也是徒劳无功。
不过,这还真是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