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师的个案,让我的心随着案主一波三折的回家之路,跌宕起伏。
从四五岁时表哥送回家又一路跌跌撞撞十几里地追赶回姑姑家,那个小小的人儿,害怕无助。直到回到姑姑家,在姑姑的怀里喊着“妈妈妈妈”,老师引导后,小姑娘踏实平静的在姑姑怀里睡着了。在小小的女孩心里已把姑姑当做妈妈,她怕第二次被抛弃。
继续往下走,案主来到了六岁,小姑娘要上学了,从姑姑家回到自己家,弟弟高兴的在弹簧床上蹦起来,手里拿着的父亲的刮胡刀片,不小心划破了小姑娘的脸,鲜血直流,父亲抱着去包扎。手捂血淋淋的脸这一幕定格在案主记忆深处。刚刚从姑姑家回来,就碰上了这一流血事件。小小的六岁女孩心里既害怕又迟疑,父亲在乎我吗?紧张我吗?这个家欢迎我吗?种种的问号潜藏于心中。
老师引导案主看到父母与姑姑,引导看到妈妈其实是爱她的。她不信啊,若是爱我,怎会不来看我?若是爱我,怎会不接我回家?她更愿意相信姑姑是妈妈。当她看到妈妈伤心难过流泪时,她心疼了,这就是孩子的原爱呀!确认过眼神,相信妈妈是爱我的。看到自己不仅有父母的爱还有姑姑的爱。那个六岁小女孩才踏实安心,享受妈妈温暖有爱的怀抱。
与受伤的六岁女孩对话,感受她的害怕与不安,说着说着她在父亲的怀抱里睡着了,每每感受到安全时小女孩就会踏实的睡去。老师征询案主,是在父亲怀抱中继续睡还是引导父亲对怀里的女孩说话。案主愿意听父亲说。接回四五岁怕被抛弃的自己,接回六岁受伤的自己,案主两个小腿的抖停止了,平静了。
右大腿抖起来,老师引导呈现画面:九岁时与爸爸去田间干活,走着走着桶里的戗刀掉下来戗到了案主的大腿流血了。又是一个过往鲜血的画面储留在潜意识中。与九岁女孩对话感谢她的承担与不容易,接回那个受伤的小女孩。
辅导接近尾声时,案主脑袋右侧有鸡蛋大小的疼痛,老师引导案主再次看到六岁脸颊被划伤的画面,看到父亲着急的眼神,怕伤着眼睛的担心,忙活着找人包扎,得以确定父亲是在乎我的,紧张我的,爱我的,疼痛消失了,至此整个分离创伤与身体受伤得以完结。
整个身体平静下来,带着这份平静再看现实中给小儿子找鞋子及大儿子写作业时,无名火没有了,可以平静的对待,同时能想出好多办法与儿子约定。
原来对孩子的无名火是源于自己内心受伤分离的小孩。经过老师将一个个内在小孩接回家,确认父母的爱,感受父母的爱之后,案主的爱得到满足,整个人平静柔和。整个个案真得是应了张德芬老师的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感谢老师与案主的这趟寻找爱、发现爱、确认爱、得到爱的寻爱之旅!
“对孩子的无名火哪里来”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