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室友慕总回沪,晚上约在了学校小聚,同样的学校、同样的食堂、同样的北京饺子馆,不同的身边客。工作几年,大家都慢慢有了Dad bod,也变得更加关注身体保养,遂小酌一下,谈今忆昔。
毕业以后,大家在各自的行业和岗位上奔波着、坚持着,开心的,郁闷的,种种滋味,不必详说。中间 谈论了很多,工作,事业,情感,以及后期的婚姻,但始终是围绕着年轻人该如何奋斗这个主题。慕总冲劲十足,有思想,富有执行力,蛮享受现在一个人的状态,来去自如,行动如风,做事少了许多牵绊,想趁着现在的状态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否则他日成了家,很多事情会是身不由己。借着这个话题,我想起来半个月前的大学室友楠哥。
楠哥广州毕业后,就接着在南方工作了,期间也已经完成了从单身青年到婚姻人士和为人父的过渡升级。前些天,楠哥背着家人,默默办理了离职程序,带着几个项目和创业的激情回到老家,结果被家人当面浇了凉水、开了批斗会,偌大的家庭,没有一个人支持他的创业想法。被逼无奈,楠哥辗转杭州和上海,外出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我们在上海见面的时候,言语中满是无奈与悲凉。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孩子,一边是创业的激情和梦想,夹杂中间的是现实的力量。
曾几何时,临近毕业那会的我,也是斗志高昂,信誓旦旦的说着,以后绝不会向师兄师姐们那样,过着随大流的生活,踩着大众化的步伐,一定要走出自己的生活方式来。现在想想,真的是年少不知生活魔力,too young too naive。规律的东西很强大,大到能让一代又一代的人沿着相似的方向和程式一次又一次的重现,那些当年的师兄师姐们,在毕业季何尝不是雄心勃勃的对以后的生活满怀憧憬、规划设计,何尝不想让自己的生活独具特色、与众不同。但最后为什么都会趋向于相似的生活模式呢----殊途同归,也许这个词能很好的作出解释。
是的,殊途同归,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都会趋于相似:娶妻生子,养老育幼,然后退休打牌下棋喝茶广场舞,有余力再倒腾着让自己的孩子赶紧成家立业,享受夕阳无限好。
殊途同归,对大多数人来说,我们都会去体验这种状态。既然这是必经路,那么我们也不要稀里糊涂的急于一时,在趁着自己还比较自由、尚有余力去体验想法的时候,多给自己些时间去执行,去尝试,这样也不枉青春一场。只愿我们在进入“同归状态”前能把问题想明白,不要稀里糊涂的就奔过去了,想明白了,也许在“同归状态”里的生活也就相对安稳和舒坦了。